《你喝对了吗》 第三章 牛奶 4、消毒奶喂的小牛8周夭折?
(2013-09-25 09:43:35)
标签:
牛奶消毒灭菌高温西木博士健康 |
分类: 低碳饮食与营养革命 |
《你喝对了吗》
——饮品安全与营养革命
西木博士著(原创书稿,版权所有)
第三章 牛奶
4、
即使牛奶本身不含任何人工化学物质,如今市面的牛奶也都经过加热消毒甚至高温灭菌。其保质期是延长了,但营养减少了,毒素增加了。大家请仔细看看下表:
表 巴士消毒奶和超高温灭菌奶的比较
作为一种液体活性饮料,原始生鲜牛奶只能保存几个小时到半天,但其营养价值极高,可以哺育小牛茁壮成长。经过巴氏消毒(60ºC以上)的牛奶,被奶业界称为“鲜奶”,可以保存3-7天,但其中的菌群被灭活,酵素(酶)完全失去活性,25%左右的维生素C被破坏,10%左右的维生素B1、叶酸和蛋氨酸流失或者变性。
经过高温(130ºC以上)灭菌的牛奶,被奶业界称为“纯奶”或“常温奶”,可以保存3-12月不等。但其中的酵素完全失去活性,60%以上维生素C被破坏,90%以上的乳清蛋白发生变性,乳球蛋白含量下降95%以上,脂肪被过度氧化,并可能衍生出苯并芘,羟甲基糠醛成倍增加。因此,常温奶实际上变为没有活性的“死奶”。
更准确地讲,与其他食物不同,牛奶呈液态,生牛奶含有大量的菌群。在常温下两个小时以后,这些微生物就可以分解奶中的蛋白等营养物质,使奶发生酸化变质。利用巴氏消毒法,即一般在72-75ºC加热15-30秒,可以使保质期在0-10ºC的保存环境下延长到3-7天。
如果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即在135-150ºC加热0.5-4秒,可以把保质期在常温下延长到几个月到一年。为了掩盖奶源质量问题、符合细菌控制指标和避免食品急性中毒,部分乳品企业可能对生牛奶进行过度超时加热灭菌。在《中国奶殇》一书中,柯志雄报道说,
一般的UHT灭菌设备均配有长短不等的数据保温管,以适应不同的灭菌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工艺多数组合,例如145℃保温0.5秒,137℃保温4秒等。
然而不少企业为了单方面地回避加工风险,更乐意采用145℃的灭菌温度和4秒的保温管。因此尽管灭菌温度合理,但是保温时间的不规范延长,也造成了“过度加热”。
……
但提高热处理温度,将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变性和新的不明物质的产生,随之引入牛奶化学性危害的威胁。在国外,为了防止乳业企业在杀菌温度和时间上作弊,法律规定由政府对温度调整装置加以铅封,非执法者不得自行调整,而在中国呢?
这令我想到出租车司机的计价器作弊和铅封(反作弊)。所不同的是,出租司机的作弊可能消耗你的金钱,而乳品企业的作弊可能消耗你的健康。出租车计价器作弊只是要钱,而牛奶高温灭菌作弊可能要命。在《选择健康》一书中,美国专家雷蒙德•弗朗西斯指出,
由于牛奶引起的、造成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加热杀菌过程,它不光破坏了牛奶的营养,也会制造出毒素,由此带来了疾病的两种原因。用加热杀菌过的牛奶喂养的动物会有不良的骨骼发育、脆弱的骨头、骨质疏松和牙齿蛀虫。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犊会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热杀菌过的牛奶喂养的小牛犊通常在8个星期之内就会死掉。如果一个小牛犊都不会从加热杀菌过的牛奶那里得到什么好处的话,更何况人呢?
从1932到1942年,美国加州医生波廷杰对900只猫做了喂养实验。在其名著《波廷杰猫》一书中,波廷杰报告了以下的结果:用生肉和生奶喂的猫,身体一直很健康。用熟肉和生奶,或用生肉和消毒牛奶(熟奶)喂的猫,猫会得病,出现牙科、视觉和皮肤问题,以及感染、过敏、关节炎、流产和行为异常,包括神经兮兮、恶毒和凶暴行为。病猫的后代身体虚弱,畸形。那些侥幸活到成年的猫,即使生育,也不是产死胎,就是生下十分瘦弱的小猫,长大后就不能生育了。
试想一下,如果把母乳经加热消毒后再喂养孩子,你的孩子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饮用超高温超时灭菌的牛奶,其后果又会是什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商家却把超高温灭菌奶称为“长寿奶”。
在中国,超高温灭菌奶隐藏着更多的玄机。
如前所述,高温灭菌技术给商家们带来了两个技术难题。经过高温灭菌,牛奶在存放三四个月会出现分层,特别是那些劣质牛奶,奶蛋白因高温变性而发生沉淀或者上浮。于是,牛奶企业在高温灭菌奶里添加稳定剂和乳化剂,例如聚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乳酸钠和硬脂酸乳酸钙。第二个技术难题是高温处理会使牛奶变味。于是,酸度添加剂、甜味剂和各种香料被派上了用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奶业界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从蒙古草原、东北平原到大上海,出现了蒙牛、伊利、三鹿、三元、完达山和光明等奶业巨头。奶业界的英雄们马不停蹄,在UHT技术水平上乘胜前进,纷纷推出“高端创新乳品”,例如蒙牛的“特仑苏”OMP造骨牛奶,伊利的“营养舒化奶”和“CBP健骨配方奶粉”。那么,这些“高端奶“到底有多牛呢?
根据柯志雄的分析,2003年全国奶制品“产量”增幅超过50%,而同年原料奶仅增长16%。由于奶源的供应远远赶不上乳品市场的迅猛发展,中国液态奶多半是还原奶,可能由廉价进口奶粉兑水而成,甚至连部分“高端奶”的奶源也来路不明。柯志雄报道说,
2003年1月30日,《广州日报》记者陈海玲在采访了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等人之后,所撰写的文章让中国的奶消费者第一次清楚地知道,其所饮用的超高温灭菌奶及调味奶中,多半都是用奶粉还原的。而广东强兴乳业的老厂长申华东更是根据他所掌握的市场状况断言:市场上连最新鲜的巴氏消毒奶也只有70%左右的纯牛奶。
陈海玲所写的《六成液态乃是奶粉造》简明有力地点出了还原奶滥竽充数以及背后的商业逻辑:国外奶粉进口到岸价都维持在1.5万元/吨的价位上,一吨奶粉可还原成八吨液态奶,而八吨牛奶在广东地区仅收购价就达2.5万元。简单计算即可知,乳制品企业每在其“鲜奶”中成功掺入一吨奶粉,就在收购成本项上省下了1万元。
……
蒙牛宣称,特仑苏奶源均来自自有牧场,为蒙牛精选的上等奶源。但王丁棉认为,“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不过是营销的一个噱头。根据他的测算,即使“蒙牛澳亚国际牧场”全天候运转,每年也最多只能生产3万吨牛奶。即使这些奶牛夜以继日地挤奶,凑够3万吨奶来,也只能生产出1.2亿盒特仑苏,按照市场价计可以给蒙牛带来6亿元销售收入,仅仅只达到了特仑苏(2007)年销售额的1/5。
而廉价奶粉通常是用劣质奶源,经高温喷雾制成。
2008年夏天,归国奶业行家乔富农发现了奶业界的另外一个秘密。不少人以每吨倒入1.5升的配比,往牛奶里加高浓度的双氧水消毒。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里双氧水需求强劲,中国大部分双氧水装置的开工率都在90%以上,促使产能的年增长率达到了19%,使中国的双氧水产能达到63万吨/年,比美国高出近35%,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双氧水生产国。
双氧水的学名叫做过氧化氢,可以作为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腐剂。与臭氧一样,它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双氧水可以杀死细菌,也可以杀伤细胞,消耗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增加得少白发、白化病甚至癌症的风险。
相关链接和参考读物:
l
l
l
http://health.qianlong.com/34876/2009/03/10/3122@4898589.htm。
项目 |
巴氏消毒奶(fresh milk) |
超高温灭菌奶(UHT) |
备注 |
|
原料 |
原料奶 |
原料奶、还原料奶 |
|
|
热杀菌温度、时间 |
72℃~75℃ 15~20秒 |
135℃~150℃ 4~6秒 |
|
|
保质期 |
短、冷链下 3~5天 |
长,常温下最长可达12个月 |
|
|
品质 |
乳清蛋白变性率 |
几乎无损 |
91% |
|
变化 |
乳球蛋白变性率 |
0.43% |
94.20% |
为生物活性蛋白 |
程度 |
乳球蛋白含量(mg/L) |
2900 |
200 |
原奶含量3400 |
|
乳果糖量(mg/L) |
<40 |
300~500 |
|
|
羟甲基糠醛(mg/L) |
0.244 |
0.4339 |
|
营养 |
维生素C损失率 |
10%~25% |
60% |
|
损失 |
维生素B1损失率 |
5%~10% |
20% |
|
程度 |
叶酸损失率 |
10% |
30% |
|
|
蛋氨酸损失率 |
10% |
34% |
|
|
胱氨酸损失率 |
4.60% |
34% |
|
|
可溶性钙损失 |
较少 |
较多 |
|
消费 |
加拿大 |
99.9% |
0.10% |
|
者选 |
美国 |
99.70% |
0.30% |
|
项及 |
日本 |
99.30% |
0.70% |
|
市场 |
台湾地区 |
99.60% |
2.40% |
|
份额 |
澳大利亚 |
92.60% |
7% |
|
|
中国 |
20%~30% |
70%~80% |
|
表 巴士消毒奶和超高温灭菌奶的比较
资料来源:国际乳品联合会(IDF)1981年第130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