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喝对了吗》 第一章 6、电解水、磁化水、π-水和小分子水是伪科学

(2013-07-02 09:15:22)
标签:

电解水

磁化水

小分子水

伪科学

西木博士

分类: 低碳饮食与营养革命

《你喝对了吗》

——饮品安全与营养革命

西木博士著(原创书稿,版权所有)

 

第一章

 

6、  电解水、磁化水、π-水和小分子水是伪科学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本来是宇宙间最纯洁、最简单的事物,然而现在被人搞的极其浑浊和无比复杂。现在市面上出现了无数功能水,种类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比如“电解(碱性)水”、“离子水”、“活性水”、“π-水”、“能量水”、磁化水、频谱水、氧气水、小分子水,纳米水,太空水,凡此等等。2008618号,健康时报报道说:

 

“看看我们家的这台电解水机,不但能抗疲劳、抗氧化,还可以调节血糖、血脂,只要长期喝,对‘三高’、泌尿结石以及疲劳、失眠、便秘等亚健康表现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附近的一家电器商场,促销员对电解水机“天花乱坠”地大加称赞,让记者自己都恨不得立刻把这台水机搬回家。在频谱水机的宣传单上,记者也同样看到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等有一定治疗功效”的字样。

这家电器商场销售的各种功能水机还真不少,除了电解水机外,还有频谱水机、磁化水机等等,促销员都卖力地推销着产品,前来咨询和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只要稍微有点购买意向,就别想逃脱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记者亲眼看到一对中年夫妇到柜台前还不到10分钟,就被“忽悠”去交款了,购买的功能水机价格在4000元以上。

 

你不信也得信,功能水已经写进大学教材里。《饮品与调酒》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它是这样给学生“布道”的:

 

纯净水矿物质含量和硬度都近于零,处于“饥饿”状态,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饮用纯净水不仅不能带来营养,相反还会将体内的部分有益元素溶解,排除体外。因而长期饮用,就会造成人体营养失衡,体液电解质浓度下降,出现健康“赤字”,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本教材把纯净水说成洪水猛兽,健康大敌。但不知道是因为认识问题,还是因为利益问题,它对“离子水”和“活性水”却高歌赞叹:

 

    (离子水)的pH值在8.5-10的范围内,其分子团一般由5-6个水分子组成,呈六环状,与人体细胞内的水结构相似。这种水与细胞的亲和力大,通过细胞膜较快,并可使细胞内外水的交换增加,有利于人体代谢产物的排除。

    (活性水)它极易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其渗透量是普通水的几倍,具有超常的生物活性,所以又称活性水。活性水对生物具有奇异的功能,可以促进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活性水溶解度高,易被人体细胞吸收,有利于生精止渴,促进新陈代谢;能消除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油腻和血管上的血脂,有利于血管弹性的恢复,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服药时能使药物充分溶解、吸收而提高药效;经常用活性水洗脸,能滋润皮肤;可激活老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可是,早在2000583日,北京青年报就曾经报道:

 

7月下旬,卫生部发布了今年第10号公告,对市场上的离子水机进行了全面封杀,并要求各地严厉查处违规单位。公告中否定了生产厂家宣传的普通自来水经过离子水机电解之后对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具有的治疗作用。卫生部就此指出,卫生部从未批准过任何“离子水机”,涉水产品不得宣称任何保健功能。

 

原来,有人纯粹靠玩弄新概念愚弄老百姓,通过推销“功能水”、“功能水机”甚至“功能水杯”牟取暴利。看来,这些人的灵魂受到的污染比水污染更加严重。他们把水“搅混”,以便混水摸鱼。

纯水是中性的,所以,蒸馏水或反渗膜透过滤的水的pH值理论上应该等于7。但在实践中,它可能会略大于7,有人就会告诉你这是酸性水。其实不然,原来,是纯净水吸收了空气的二氧化碳所致。只要你把纯净水烧开,其pH值就会下降到7

你不要相信所谓的“电解(碱性)水”或“离子水”,因为水通电后产生的碱性离子是暂时的、瞬间存在的状态,会随着电源的终断而立刻消失,根本不会到达你的肚子里。退一步讲,即使你喝的是碱性水,那也无济于事,甚至可能有害。如果碱性水真的可以治病,你为什么不直接喝小苏打水呢?

所谓的“π-水”概念,据说由一个日本人提出,和中医里“气”的概念一样,神秘兮兮,虚无缥缈,众说纷纭,永无对证。

中学化学告诉我们,水就是水,由大小一样的水分子H2O组成。基于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彼特阿格尔(Peter Agre)博士的工作,科学家们发现,细部膜上的水通道的载体是一种蛋白,水通道为非常狭窄的喇叭形,水分子总是一个接一个地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进入细胞,即一次只能允许一个水分子进入。由于天然水分子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独立的水分子可以从水分子团中即刻分离,水进入细胞的速度与水分子团(堆放)的大小应该毫无关系,而可能与单个水分子是否“变性”有关。

通过在水中添加物质或进行电磁处理,如果真的人为改变了水的自然结构,那可能会使被歪曲的水分子难以顺利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水分子可能需要先行与其他添加物质或电磁脱钩。人体细胞的水通道是在长期吸收自然水分子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饮用天然的、未处理(包括加热)的水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选择。

至于 “氧气水”等其他概念水,更是言过其实。在常温常压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有限。呼吸一口空气所得到的氧气,超过喝十瓶所谓的“氧气水”。

 

相关链接和参考读物

 

n  “水的科学与伪科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化学系,胡景瀚教授量子化学研究室:http://chem.ncue.edu.tw/huch/water/water.htm

n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细胞水通道和分子通道”,Peter AgreRoderick MacKinnon,台湾大学化学系蔡蕴明教授译:

              http://www.chemedu.ch.ntu.edu.tw/lecture/nobel2003a.htm

n  《饮品与调酒》,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李祥睿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第197-198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