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健康活多久(六)
(2009-08-30 17:13:45)
标签:
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烹调清淡生食西木博士健康 |
分类: 有机生活与长寿秘密 |
巴马百岁老人只吃自家种的菜:
当日鲜,清水煮,七成饱
怎么吃
瑶族人口有200多万,分为20多个分支,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湖南和贵州等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山区。瑶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生活习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对瑶族烹调习惯的描述,
烹调不甚讲究,佐味香料不常见,连葱蒜也极少使用。金秀瑶族有用炒米粉和盐腌酢生肉的习惯。茶山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酢坛。酢肉一般生食,不须炒煮。
巴马有4个瑶族分支,有土瑶、番瑶、安定瑶和蓝靛瑶,不包括金秀瑶或茶山瑶。但我推测,巴马瑶族人的饮食习惯应该与其他瑶族分支类似。当然,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证实。
在巴马,我没有发现人们吃生肉。但巴马百岁老人的烹调非常轻度,几乎所有食物都是以水煮为主,连盐都很少放。这包括烹调粮食、蔬菜、肉类和鱼类等食物,例如煮玉米粥、火麻汤和做白切肉。不仅如此,我的调查发现,许多巴马人煮鱼片不会超过5分钟,煮肉片不会超过10分钟,如果炒菜也不会超过八成熟。
在《生态·长寿·美》一书中,巴马本地学者黄秉生和黄孝谋这样写到:
巴马长寿乡对食物的调制方式是“简单烹饪,少放调料,保持自然风味”。任何食物,以煮熟为最高标准,不讲究火候,不讲究色彩,不讲究造型,但却追求、讲究一种自然风味。所以,巴马最好吃的肉是“白斩鸡”、“白切猪肉”、“白切羊肉”。“白斩鸡”是广西甚至是岭南的一套特色菜,大家都比较熟悉,而“白切肉”则是巴马壮家人喜欢的菜肴,其做法是把一大块的新鲜猪肉或羊肉放到锅里,用清水煮熟,捞起后,用刀切成薄片,再用一些香菜切细做成盐碟,吃时用肉片蘸一蘸即吃,有时甚至只蘸点盐水。天然的肉香味扑鼻而来,吃起来味道鲜美,满口余香。
对鱼的烹调也很简单。巴马长寿乡所吃的鱼基本上是从盘阳河中捕捞上来的,得到鱼后,只取出鱼肠鱼胆,架锅或煎或煮,就可以食用。从不加以腌制,更不加任何配料。(2006年版,第45页)
显然,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烹调方法。人类早期只有陶器和粗盐,既没有金属锅,也没有油、酱、醋,所以只能用(盐)水煮。在美国的时候,我曾经参观过一个印第安人土著部落,那天他们招待我们的食物只有两样:盐水煮土豆和盐水煮鱼。印第安人的水煮鱼不是川菜的“水煮鱼”,既不用油,也不用辣椒,他们只用水和盐,可味道鲜美极了。
和我一样,你肯定会问:在20世纪,人类已经拥有现代炊具和烹调知识,巴马人为什么依然采用这种原始的烹调方法呢?原来,在巴马,“汉族人住在街上,壮族人住在水边,瑶族人住在山里”。汉族人本来就讲究色、香、味,住在街上可以很方便买到各种炊具和调料,更何况住在街上的许多汉族人自己就是商人,也更加富有。住在水边的壮族人就没有那么讲究,也没有那么方便和富有。最不讲究、最不方便、最不富有是那些住在山里的瑶族人。所以,我推测,瑶族人的烹调应该最为轻度,最为清淡,生食也最多,因为这样最为经济实惠。
然而,与中国八大菜系惯用的炒、煎、炸烹调相比,水煮更营养、更安全、更环保。最轻度、最清淡的烹调方法最有利于健康长寿,因为它保全的营养最多,增加的毒素最少。事实上,世界长寿之乡居民的烹调都很轻度和清淡,甚至以生食为主。巴基斯坦罕什人80%以上生食或轻度烹调,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经常生食海鱼和海鲜。观察发现,野生动物完全依靠生食,其寿命比吃熟食的家养动物高出一倍以上。
朋友们,让我们现在重新回到巴马人的饮食烹调。尽管吃相同的食物种类,用相同的烹调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巴马(瑶族)人都长寿。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拜访过的百岁老人没有一个肥胖,身材都十分瘦小,有的只有 1.4米左右。实际上,国际自然医学会发现,世界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绝大多数身材瘦小。那么,为什么长寿老人体重偏轻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