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通史陈列的第二部分,是“西蜀称天府”,主要展示的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以汉代文物居多。这是汉代成都市布局。
这是2010年成都东御街出土的东汉裴君碑,此碑有1400多字,涉及当时有关文教的重要内容,其中,“巍巍大汉”、“列备五都”等,反映了两汉时期成都的重要地位。
西汉成都,有当时最先进的丝绸织造技术,生产的蜀锦闻名世界。这是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西汉连杆型一勾多综提花木织机。
这是双流出土的西汉铜壶和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漆木器。
这件经穴漆人,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成都北郊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出土的。经穴漆人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放于两侧,手五指并齐,掌心向前,双脚呈一字站立。光头,眉、眼、鼻、口、耳清晰,体形匀称。通体髹黑漆,身上刻有纵横复杂的经络线,并刻以圆点标示穴位。
这是成都大湾汉墓出土的铜扁壶,是西汉晚期—东汉早期的文物。
熊为汉代瑞兽,这件熊形插座出土于大湾汉墓,工艺精湛。插座整体为圆雕瑞兽,瑞兽微蹲半坐,前肢一足扶膝,一足托腮,咧嘴微笑状,耳部与口部似涂朱。
这是成都六一一所汉墓出土的东汉陶水塘。
成都六一一所汉墓出土的东汉陶庖厨俑、陶执锄持箕俑、陶舞俑。
这是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东汉庄园生产画像石。
这是金堂县李家梁子汉墓出土的东汉胡人形象石座和力士形象石座。
四川各地出土东汉陶俳优甚多,可能是后世评书艺人的前身。这些陶俳优俑,造型生动形象,憨态可掬,作开怀大笑状,表情幽默、传神,仿佛表演正进行到精彩之处。
六博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因使用六根博箸而得名,盛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这是绵竹新市乡出土的东汉仙人六博画像砖。
在成都成汉墓中,也出土了若干伎乐俑、仪仗俑、持物俑、纪年砖、戒指等,表现了墓主的身份。这些俑造型生动,神态别具一格,反映了成汉时期的丧葬习俗。
两汉时期,西蜀孕育了独特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习俗,盛行升仙传说。东汉末年,张道陵于成都大邑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主教,划分二十四治,成都成为早期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成都地区佛教兴起于东汉晚期,至南朝时期已十分兴盛,目前成都发现的南朝佛教造像,有万佛寺石刻造像、西安中路石刻造像、商业街石刻造像和宽巷子石刻造像等。这是成都下同仁路出土的佛像。
这是成都市西安路出土的背屏式佛造像。
这一件则是成都西安路出土的南朝(420—589年)道教造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