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亭台楼阁宜佳客(十三)天心阁
(2022-03-13 15:36:42)
标签:
转载 |
分类: 神州集锦 |
《明史·天文志》中,有一说法:“长沙小星,下应长沙。”由此,可证长沙因长沙星而得名。
在长沙期间,一日数次经过市中心,总能见到一段古城墙上,有着一座楼阁,问陪同的湖南大学一教授,原来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天心阁。长沙城历史悠久,单说这段古城墙,便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原名“天星阁”,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照星宿分野,“天星阁”也正是对应天上的“长沙星”而得名。故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天心阁的基址,位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巅,更被古人视之为吉祥的风水宝地。加之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相随,近有妙高峰为伴,远以岳麓山为屏,愈显挺拔。
古城之建筑,少有不经天灾人祸几经毁损的。最近的一次,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了一片瓦砾。我国自古便有“盛世修史,丰年建楼”的传统,1983年重建天心阁,建筑面积近九百平方米。主阁高三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张翼,浑然一体。黄瓦飞檐,翼角高翘,阁角悬挂铁马铜铃,风过辄响,清越悠远。
自古多有咏诵天心阁的佳句。最为著名的,清代大学者黄兆梅有句“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堪称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联句“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实地而观,触及心情,真乃绝妙佳联,故而传诵至今。
离长沙前,夜间我到了湘江边,江心橘子洲灯火通明,两侧舟船穿梭。第二天一早,我登上了天心阁,楼阁碧瓦飞甍,朱梁画栋,尽显古意。极目四望,一览美景。作为一名游览观光者,那天虽流连忘返,但无法恣意盘桓,下午,我就要前往湘西了。
那天,欣赏完联句,我才遍游天心阁的,天心阁自有独特处。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留为广庭,其东面筑以拉弓山墙和腰门。依旧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门额。可以看出,主阁下的明代城垣,雉堞均经过修葺。
其实,我更想一游一观1938年之前的天心阁,好在有清人李绍隽之诗专咏:“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我今一登临,极目真穹廓。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湘水作带环,麓屏为扁钥。远浦送帆来,晴岗凝翠幔。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塔峰指顾间,万户倚楼脚。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胜迹昭今日,纵笔摇山岳。”给我以想象和具象。
相传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常常只身来天心阁,夜半静心读书。下回再来,我也静夜登上,体味高远,遥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