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亭台楼阁宜佳客(四)沧浪亭

(2022-03-12 15:50:57)
标签:

转载

分类: 神州集锦

冥冥之中或有定数。两次去沧浪亭,都在五月,都遭遇了雨天。一次真正算得上大雨倾盆,只能趟水而入,也算“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了。

  该亭的历史最为久远。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在此始建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熟稔此段历史的欧阳修在应苏舜钦之邀作《沧浪亭》长诗时,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诗句叙述了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此后,沧浪亭经历了数度的荒而不废。

  毫不辱没的是,南宋初年,这园子一度有幸成为了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而建的亭子移建于了小山之巅,遂形成了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念及往昔,便以明代吴中才子文徵明所题“沧浪亭”三字为匾额,顿添光彩。清同治年间再次重建,遂成现今之貌。

  沧浪亭因了这样无奈的更迭兴废,但仍似一个执守传统的忍者,沧海桑田,本色地保持了一贯的风采,虽非宋时之初貌,还是骄傲地反映出了宋代园林的风格。

  但还是能够看出一样不同。虽然都在高处或山尖,沧浪亭却张扬地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子的结构极其古雅,与吴中园林的整个气氛丝丝入扣地协调。亭子周下,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自宋至元,又至明,再经清而至民国,到如今,还是郁郁葱葱,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世事沧桑,亭子已几度兴废。待我前往之时,亭子石额上苍劲有力的“沧浪亭”三字隶书,已为清代俞樾所书。欣赏一番之后,就亟欲看看亭子上照例都会有的对联。那时,是第一回前去,举着一把伞,仰着被雨淋湿了的头,我站在距亭子之下十步之遥的地方,通过攒动的人头,却也不费什么劲就读出了这副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于欧阳修的那句名诗,下联则出于其亭子主人苏舜钦《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之句。清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楹联大师梁章钜在修复沧浪亭时,集成此联。

  古人作诗讲究平仄押韵,这就使得极易将不同诗里的句子结成对子。就似两个孪生兄弟,虽是异地长大,只要见了面,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还能心意相通。这种情况下配成的对子,有时也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绝对。

  这副对联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但对联好,还是好在所包含的内容和思想。

  宋人好咏清风明月。欧阳修之外,黄庭坚轻吟“清风明月无人管”,陆游宣称“清风明月皆我客”,苏轼则告诉我们,“与谁同坐,明月清风与我”。在他们心目中,清风明月出于自然,其身无价可估,其行无人可扰,是最可亲近信赖的朋友。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我愈加喜欢这副对联了。

  这个亭子曾经聚集或来过那么多令我终生敬仰的先贤大德,抑或忠勇爱国之士,来此,内心都有顶礼膜拜的虔诚。但我更为感动联语中的那一份通达,它轻轻开启了我对无价与有情的深悟。

  连载于2019年4月23日《天津日报》满庭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