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成病。颈椎难受压迫到手臂麻木酸胀倒是跟疯花癫一样一年总有几回的,没想到延伸到背及椎间盘,第一次感觉到坐立不安的滋味。只好离开心爱的电脑,除非工作需要。那空出来的大把时间,特别是晚上,漫漫长夜,怎么办呢?只好看书。
《张爱玲评传》。从楼上的一席地里借来的。基本上是早上班后,一边馒头豆浆,一边随手翻看。翻到哪里看哪里,也不管是谁写的,反正是资料的汇总和摘记。此时,阳光刚好在我的桌子上爬行。可惜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眼睁睁地看着温暖的阳光一寸寸地逃离我的领地。只有此时此刻,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光阴确实是一寸一寸赛过黄金。
《有憾无悔——季羡林人生回忆录》。这是直接在楼上的一席地看的,也是随便翻翻。下午三点多钟,就算是大晴天,朝向偏南,办公室已经有阴冷之感。乘机逃往一席地,那里的西晒日头还有些薄暮的暖意,还有通体金黄的煮番薯刚刚出锅,正热气腾腾地渲染着下午的暖色。这个老头居然会十二国的语言,写过八十万字的《糖史》,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太多的头衔。只能用有的人怎么,有的人怎么,按范伟的说法,差距咋那么大呢。
《心是孤独的猎手》。这个是我自己以前在网上买的,属于买了一直没心思翻看的那一些书。买的时候脑子发热,以为有足够的爱情,事实上到手了不但没有了激情,连翻开的欲望都没有。这回终于完完整整看完了这个长篇大部头,花的是那么些晚上的时间。《心》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二十二岁写就。应该是天才女作家,可惜二十九岁就瘫痪。相比之下,天才女作家张爱玲的命运已经很不错了。不管天不天才,终究是她自个儿的事,能让我们喜欢的不过是她们写的小说。
“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这个开头是我喜欢的调调,所以像一种一见钟情的缘份一样吸引着我,让我难得有耐心地每天看上几章,直到看完。镇上的小女孩,咖啡馆的老板,黑人医生,外来人,都来找哑巴辛格说话聊天。因为他的安静,耐心,笑意。辛格却一直想念着被关进疯人院另一个哑巴。这是他唯一关心的事,唯一的爱。他去疯人院探望得知他思念的人已死,回来后就将枪对准了自己。按照常规的故事结构,这样就可以结束了。从两个哑巴始,到两个哑巴终。不管是生还是死,他们总是在一起。可作家还是交待了小女孩,外来人,黑人医生,咖啡馆老板的各个去路和状态,好象是给死去的哑巴一个交待,一个光明的尾巴。特别是最后那一句,当他最终回到屋里时,清醒地调整了自己,准备迎接早晨的太阳。这调调是不是太熟悉了呢。是《乱世佳人》,是《太阳照常升起》,这大概是典型的美国style。
看了一半才发现,封皮上还有几个很细小的字:孤独源于爱。不知是作家本人的题记,还是后人添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