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地理:蛟镇

(2011-02-14 19:10:07)
标签:

杂谈

    我自以为历史是我的强项,在高三文科班里,历史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然而很讽刺的是当年的高考成绩,我那引以为豪的历史考得并不好,我那并不好的地理却也差不到哪儿去。

    都说春天是多梦的季节,二○○九年的春天,我做了一个梦。我不能说好多年没做梦了,但基本上到了做了梦也记不清梦境的地步,跟无梦差不多。那个春天,我却清晰地梦见了我从外婆家的村口,沿着泥路还是石板路的弯曲小径,一路走进了外婆家的老台门。老台门的模样依然如初。我在心里想我都十多年没去了,居然什么也没变。早上醒来,回味着这个突然而致的梦,有些许的哀伤。就在那一天,我接到了外婆离世的电话。

    外婆是我的祖父辈里最后离世的一个。外婆离世前早已不住在老台门里,先是被接到城里的儿子家,然后住了一阵子养老院,最后被接回了儿子家,在儿子家里安然离去。我最后见她的面是在养老院里,她已经患了老年痴呆,毕竟是八十有五的年纪。一会儿叫得出我的名字,一会儿不认识我,却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爱美的天性,你手上戴的镯子真好看!你看,我的手臂晒得这么黑了!

    我并不想多说老外婆。我曾经写了那个《爱说不能见人面的老外婆》。我却从来没有提起过我那个斯文有余的外公。这是我现在才发现的,那个一直在母亲嘴里唠叨的优质偶像,那个内心善良却老实木讷的老头,我却无意中错过了。对于我接下去要一吐为快的文字,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我之所以提起老外婆,我只是想说,我一直是个路盲,是个认不清东南西北的人。童年走过的路,来时的路却原来是永远也忘不了的路。我一直痴迷于历史和故事,却发现我错失了身边最近的人物历史和故事,而它却以一种地理的形式在梦里出现,给予我提示。如果要写他们的历史,地理就是一个很好的坐标路径,一个无法回避的脉络节点。

    二〇一一年春节。正月初四,父母皆弟媳侄子外甥来我家拜年。途中受堵于一个叫蛟镇的地方,堵了一个多小时,短短的二十多里路花了近两个小时。这要是放在在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并不奇怪,但我们这里真的只是个小地方,不过是从镇上到县城。

    我当时并无意于研究堵车的问题,我只是盯上了蛟镇。蛟镇也是小时我们去外婆家的乘车起点站,当年我们不会遭遇堵车,但也遭遇了严重的等车和挤车问题,跟如今的火车春运差不多。在那个等待班车到达的漫长过程中,一个不认识的老太婆看着我们并排站列的三姐弟,说了一句我至今未忘的话,这小孩眼睛生得乌溜溜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其实那只是句很平常的客套话,当年的我以为是看着我说的,一直把它当作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悄悄地记在心里。成年后姐姐在一次家人团聚时无意中说起这话,原来她也记得,她说是说弟弟的。我呵呵一笑。确实如此。这个一闪而过的瞬间,在生活的大海里早应该被淹没的一朵浪花,却被我们姐妹都记着,一则归功于我们不错的记性,二则因为蛟镇,这个在我们幼年里不可忽略的站点。

    去外婆家,对于我们跟过年一样隆重。外婆家在我们的邻县新昌,距离我家有六十多里路,平常时节根本去不了,只有放寒假或暑假才有机会。暑假里家里农活多,只有寒假那一趟才可以保证。过年总是要走亲戚的,不管路远路近。我们就一大早从家里出发,一路走上十来里路走到蛟镇。只有蛟镇才有通往我们外婆家的班车,虽然并不能直接到达。

    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好象通向遥远的远方只有一班车似的,靠车站的马路这边站满了拖儿带女翘首以盼的人群。那条站立的战线拉得比那辆双节头的班车还要长。那班车是有两节车厢的,后来我才知道那叫通道车,我印象很深的是不巧站在中间的连接地带上,有旋转的感觉会产生,让本来就要晕车的我们晕得更严重。晕车虽然难受,至少我们是在车上了,我们是真的踏上了去外婆家的旅程。

    上车的时候,那才叫拼命。一开始还排着队,然后某个性急的人突然往前插,人群马上就乱了,都七袋八袋地往前挤。到车上基本上塞得差不多快要塞不下了,剩下的人更是不管不顾地拎着装了榨面的大蛇皮袋往车门里挤,结果把车门堵住了,要关也关不上。

    这个时候着急得气血上涌的不止是我们乘客。我印象更深的是那个车站里的人,一张猪肝样的脸,一个红红的酒糟鼻,一面破锣样的嗓子,先是说排队排队,后来就喊着不要挤不要挤,再后来就变成了往里挤往里挤,挤不上就下来,等下一趟再上。看来是有下一趟的,对于我们来说,下一趟是上了也没用的,因为天黑前根本到不了外婆家。我们乘上午的八点多的班车都要在下午才能到达。

   

PS:从父母在蛟镇遭遇堵车后,那几天蛟镇一直萦绕着我,然后一路乌岩,石道地,澄潭,新昌,突然灵光一现,来个“我的地理”也不错的。于是马上在网上百度嵊州地图,并且缩小拉了一张出来,专门研究了半天,然后自己画了一张“我的地图”。以我的出生地为中心点,以我的亲戚关系为脉络,范围扩展到整个绍兴,然后发现了整个世界,然后发现地理和历史密不可分。以地理为经,历史为纬,构成了我的家族发展史,也就是这个世界发展的微小一部分。近日突然公事忙碌起来,我的私人写作欲望也跟着添乱越加强烈。今天记点思绪,怕时间一长就忘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