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多钟,我和女儿已经坐在被窝里看电视,却听见有人敲门。一开是收有线电视费的,而且还涨了价。我顺口说了声这么贵呀。在这个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的年代,“这么贵”的感叹好象随时随地都会从嘴上溜出来。谁知道女儿在房间里大声地问:妈妈,那我们的新房子怎么办?幸好那个陌生女人也没在意,只是一脸认真地等着我付钱。我把钱一给她就急急地关了门。
自从我提出要买新房子的“十一五”计划后,不但年老的父母为我们上心,连六岁的女儿都时时刻刻挂在心上。到超市里去买东西,一般吃的东西我都基本上满足女儿的要求,但玩具类的就比较苛刻,理由无非是太贵了、你不适合玩了。她一听到“太贵”这个词,就很自觉地说:是不是等我们买了新房子以后再买呀?一开始我还很激动,心想我们的女儿真懂事。听的次数多了,我却感觉到一丝丝辛酸:才多大的人儿,却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有一次她爷爷要去吃喜酒,问我有没有空的利时封。她竟然说爷爷要红包袋子是不是给我们钱买房子。真是童言无忌,幸亏她爷爷没听见,否则真让我有地洞难钻。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只要看见我把大张的钱付出去,她立马就反应过敏:那我们的新房子怎么办呀?这句话简直成了她的常用口头禅之一。
我去总工会图书室借书,因为平时比较懒散,经常会超出两个星期的借书期限。反正只收取每天一角钱的象征性罚款,所以我也不太放在心上,十次有九次是要延期还书的,好象养成了一种坏习惯。因为总工会是正规性的部门,收了我的罚款钱就给我罚款收据,是一张张印了一角钱的简易票子,跟食堂里的饭票差不多。女儿没看见我交钱出去,只看见我拿了一叠票子回家。她用我难以想象的口气惊叹:妈妈,我们发大财了,这么多钱也!这次也许是她太惊讶,所以来不及说出我们可以买新房子的话,但我知道她这般“财迷”的背后就是买新房子的目标在作怪。
作为一个现代知性妈妈,我自以为正确的,一直努力以比较适宜的观念和方法教育孩子,但在这个节约用钱买新房子的教育课题上,感觉自己有点过;或者说是我的出发点并不为过,女儿的反应却有点过。
其实关于买房的问题,我已经从“十五”计划延期到了“十一五”规划,自己的心态也从最初的寝食难安调整到目前的泰然等待。看来对女儿的心态也要作适当地修正,我应该告诉女儿,面包会有的,我们的新房子也会有的,我们不用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