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床心理学研究中个案法的应用

(2007-06-26 05:25:39)
分类: 常用心理实验设计模式与技术

    临床心理学家更多时候要对个体的治疗及结果进行研究,对他们来说,将一群不同被试的得分加以平均而得到的研究结果,不如从单个病人那里获得的结果有意义。个案研究描述单一个体,通常是对某一临床病人在接受诊疗时的观察及经验的详细描述。个案研究中的信息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如与病人或其亲戚交谈;对病人进行观察、调查;档案资料分析等。

    研究者通常利用个案研究来了解一些罕见的或特殊的现象——如多重人格,即在同一个体身上,出现两个或更多分离的、紊乱的人格特征。尽管多重人格在电视和流行小说中很普遍,但它其实是非常罕见的,所以研究者不可能召集一组合乎要求的被试来参加一项实验调查。对多重人格及其治疗的了解大多数来源于个案研究。最著名的案例是,一个25岁的女人,有时安静和温顺,称为“白色夏娃”;有时又调皮和恶作剧,称为“黑色夏娃”;还有时表现出比较成熟和自信,称为“简”(Thigpen & Cleckley,1954)。故称“三面夏娃”(Three Faces of Eve)

    米勒的一个病理更具有科学价值。米勒为了帮助控制一位被称为H.M.的病人的癫痫,将其两边颞叶内侧和海马切除,术后,患者对手术前经验的记忆正常,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智力也正常(Scovill & Milner,1975),他能复述一串阿拉伯数字如一组电话号码,但却不能将新材料记下来。你可以向他做自我介绍,并和他进行简短的对话,然后离开房间,此时他又接受其他的任务。几分钟后你回到房间时,他会完全不记得曾经见过你以及和你的对话。总的说来,H.M.手术后无法再学会任何新经验。这一著名的个案研究完全改变了心理学家们对记忆的看法:记忆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人脑内的一个确定区域,海马在将当前经验转化成长时记忆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个案研究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个体的详细描述来证明一种“规则的例外”。尽管个案研究不足以证明某一实验处理的普遍有效性,但它可以通过个案来表明某一处理并不总是有效。曾经有一则个案研究通过这种方法揭露了一种颇具争议的恐惧症疗法的缺陷。最初的研究(Valins & Ray,1967)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叫做认知脱敏。这种技术主要是诱导病人,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恐惧症已经治好,其理念在于:病人相信自己已经痊愈的信念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使病人达到真正的痊愈。这一研究采用了一组怕蛇的人作被试,让被试看一些蛇的图片,同时让他们听喇叭里传出来的他们的心跳声,然而,研究者事实上呈现了虚假的心率,使被试觉得他们在看到蛇的图片时已经不再害怕了。后来有一项研究(Kent,Wilson & Nelson,1972)明确证明了这种治疗根本无效,从而反驳了这种观点。除实验证明外,研究者还提供了一份个案报告:24岁的H小姐患有蜘蛛恐惧症,她也接受了这种“治疗”,不同的是把蛇的图片换成蜘蛛的图片。接受治疗后,H小姐自述她对蜘蛛的恐惧感没有任何改变或减轻,尽管她把虚假的反馈当成是她自己的心率,但她仍然“吓瘫了”,而且再也不愿参加这种治疗了。

    个案法的优点:(1)它能充分包括个案信息。个案研究因为要详细地记录个案的历史信息和现实表现,可以揭示许多在实验中可能被忽略或专门被排除的变量,因此,它可以发现可能会引起某些特定结果的潜在变量,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示假设。(2)它可以证明或发现“规则例外”。个案研究可被用来证明一种“规则例外”,它只要提供一个否定证据、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行为的所谓普遍“法则”并不总是成立的。个案研究常被用于为某种理论提供反证或批评,这种批评往往都是建设性的,它能通过引入新变量,使理论进一步延伸和发展。(3)个案研究往往显得比较有权威和可靠。与传统实验研究得到的“冷冰冰”的事实和数据相比,个案研究中的详细描述更人性化、更生动,也更富有情感,因此看起来比较可靠,它的被接受程度高。

    个案法的缺点:(1)它只描述行为而不探讨行为的内部机制。如个案研究可以详细地描述被试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特征,但无法阐明这些特征如何影响被试的反应;它可以描述一个独特被试对某一实验处理的反应,但它不能解释其原因;个案研究也可以提供对结果的某些解释,但这种解释往往都是不确定的。(2)个案研究涉及的是独特个体生活中的独特事件,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期望在研究限定的条件之外,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不过,如果研究描述的是比较典型的病例和治疗过程,就可以将结果适用人群的范围拓宽一些;相反,如果研究包括异常的实验环境、奇特的历史背景、古怪的行为或较个性化的处理程序,就不宜将研究结果推广到被试以外的人群。(3)个案研究容易产生误差。首先是选择偏差,研究者显然要汇报那些最成功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他不可能针对一个根本无效而复杂的新处理作一份详细报告(杂志不会发表这样的报告)。其次,个案研究由研究者的观察组成,这些观察受解释、印象和暗示的支配,被试的报告一般要经过研究者的筛选,由他们决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最后,病人提供的报告也可能带有偏见或虚假成分,报告的内容可能是他们夸大、缩小、撒谎或纯粹出于想象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