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红蓼——仅此一个许宏泉

(2007-03-29 16:26:33)
标签:

许宏泉

皖南

水墨

人文

艺术

边缘

分类: 理想空间

特立独行是需要勇气的,你必须承受别人的令眼相待。还好,许宏泉并不介意他人评论,也有很多言语投机的朋友,大多数心性平和,也有一些争议不断。

我最佩服的是他看画品画的功力。对于他的文字,大伙儿似乎没什么意见;对他的画,看法可就多了。那也叫画呀?他根本不会画画,瞎搞的——某位我同样敬重的画家很不以为然。

或许,这就是史科和术科的差距吧。有的人看他画画,对笔势走向横眉竖眼挑剔一番。而许宏泉评画,倒要说很多人不读书不知笔墨,一味做作,慢活紧赶,自然是薄而不透,大而无当。

《边缘艺术》夹带的他的两个小单页我倒是一直留着。一幅着色花卉,很清淡秀丽,晨露中的花草很醒很嫩,丝毫不似时下花鸟走“现代化审美”路线,焦躁狂热败火;一幅蕉荫酉鸡,指墨画,落墨大胆随意却又非常独到,有渗透力,不是行画那般的呆若木鸡或铁公鸡一毛不拔。

《七月红蓼》的清润,《百草图卷》的生动,《抚藕翁意》的秀逸……

但我神往的却是他的山水画,一片皖南系列犹让人留恋。不论是青绿还是水墨的,看着都那么郁郁苍苍有生气,通纸烟云弥漫,满幅气息通透——似乎看得见云流气动霁霭风光。意念中,观者已走在弯弯小径上,随手折一束枝叶,紧走慢走,悠哉游哉,好不自在。这皖南春色,除了墨色盎然,倒也似岭南桂北山水般有灵气呢,真个让人思归。

这么说着有些口水化,流于个人感知了——而这恰恰是美术批评诟病的,那就来点理性的——谈谈笔墨这一公论吧。

说实话,当今一提笔墨动辄黄宾虹或几个不见朽骨的老祖宗,弄得正经人都不好意思开口啦。一个黑、厚、密,弄得天下的山水都黑乎乎的一整片压得人透不来气来。所谓“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下之谓器”,捡了一张皮毛就往身上披个个都说自个参透了宾虹老玄妙的大有人在。中国水墨却是贵乎“写”和“意”二字——不拘形迹,写到意随才是正道。

黄山十年,许宏泉可不是白呆的,读书养气,交游天下。而不是学院派“对着青山打草稿”似的郊游写生。我想,许宏泉的智慧就在于变他人所长为己之所有,再吐出来已是面目全非,焕然一新,气韵更上。正如《忆写皖南》所记:“余在皖南山中多年疏于对景写生,每忆昔所见皆能生动。”《乡梦吟瘦》一幅,他也不无得意地题写:“久未写黄山,一旦操笔,石涛渐江公拓道人戴瞿翁扑面而来不能自已矣。”又有《宾翁诗意》:“杜老茅层倚石根,往来西村与东屯,一庭秋雨青苔色,白起钩连帘尽绿尊。”神传黄宾虹,意随吴藕汀——这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而我一直追慕的则是他对艺术天赋一般的悟觉和省思。

某日,他来短信,道是藕公某时某刻仙逝。知他对老人家敬爱有加,想必悲痛难耐,正要宽慰,他却回曰:得其天年,愿神眷顾——

他所叹惜的,是世上从此少了一个清心寡欲安心学养的人。

相对于前些年做《边缘艺术》时期,许宏泉变得有些沉默涵容了,让我这等爱热闹的人多少有些痛惜。要知道,他的批驳画风时弊是那样的入木三分。这静默,和信仰也没多大关连吧?或许是出于更深的失望无奈,但并不见得因此变得平和宽容。爱莫能助——所以,许宏泉不“说画”了,宁可喝茶说戏鉴藏闲话。每每问起近况,这位老兄都说,在某地淘什么宝贝。问起对某某画家画作的看法,多半索然无味或讳莫如深地回一句:不了解。要说没兴趣或许更在理些。这么孤高清傲的人,一个独立的持守边缘立场的不为潮流所诱引的人,眼里只有“死魂灵”,是见不得“活死人”的。对于求知上进的我来说,是很危险的——他倒无所谓,涉猎广泛,什么都玩得起。

许宏泉也文人,但并不像人家那般一味地之乎者也或者搬弄指向不明的专业术语糊弄人。他的书画和文字一样,都是有所指向的,故而有味。不同于“素朴雅逸,一片江南”的藕公,他有自己的野逸生气和青山翠溪云水长流。这也就是所谓的“野性的生命力”吧?还带着点民间的乡土味,清香里带一些涩涩,又有些瓷画的清透婉转,有嚼头。无意图式、风格,却有笔墨坚挺滋润之道,盖出性情。(文/李红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