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戴顺智当代艺术国画人物水墨小品生存状态 |
分类: 理想空间 |
戴顺智,北京人,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
山野村夫心理是戴顺智的情趣来源。幼年的乡村生活映照在古人写意墨趣之上的动态表现就是他的山民系列肖像画和水墨人物小品,奇特怪异的成像体系反现了创作者的情绪状态。
枯竹寒林,草木萧条等传统水墨意象并不是戴顺智着意表达的。他的写意中涵容了更多的温凉生活情怀。春水清洌,雨雾空蒙中,牧童、山樵、野翁,无不薰满人间烟火却又能清新脱俗。
逍遥于童年的欢乐记忆,逍遥于古人的悠游情趣,戴顺智着力表现的田园情怀恰恰是现代人奢侈难求的。那一幅幅耐品耐读的水墨小品所营造的意象空间,无不浸润着都市人焦躁饥渴的精神世界。
“没有真实感受,一切创作都是苍白无力的。”戴顺智说。线条笔墨之下,挥之不去的是童年生活的影子。而又有多少人,在日夜奔波追逐中,早已遗失最纯真的梦想?艺术,不能提供现实的出路,但至少,它指向了一种回归本我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焦灼心态中抽离出来,以自己的真实感知描述人生、人性,戴顺智构筑了一个清静平和的田园世界。
在这里,皴擦点染勾勒并用,笔断意连的线条极有为味,却又不同于以往刻板生硬的平面造型,在以线造型的基础上有了更深的刻度和纵深。线上用笔,面上用墨,由西画素描速写入手,戴顺智通过对体面造型的线面转换,进而到达书法化的笔墨意境,创造了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新的表现语言和审美经验。
更为另类的,则是他的系列肖像人物画。没有新写实主义的照相式精描细写,也没有后现实主义的标签式生搬硬套,经过创作主体个人主观情绪和集结社会无意识的变形和再现表达的是当代艺术对后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境况的消解和解构之后的重组。而这也正是戴顺智作为一个存在者对其存在状态的省思和自救。
在当代国画史上,戴顺智不从属于任何流派,也不妥协于任何时流,更不刻意于成为权威。不会画地为牢,也不至于跟风随流,他只是“吾手写吾心”,坚持知识分子所持守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
戴顺智曾说自己对时尚缺少敏感,对都市没有感受。“当今是曲高合寡,低俗的东西和人却大有市场,反之却难以生存!但在生存允许的条件下,还是应该有所追求才是!否则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他是如此授徒,也是这般克己。
因此,戴顺智还是躲在他的听雨楼里,大隐于潮声闹市,自立于凡尘世外,修气养闲,读书画画,任风雨春秋……(文/李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