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宝峰写意画解读

(2006-06-05 13:42:00)
分类: 理想空间

知道李宝峰其人其画,是老早以前的事。因为《中国画家》在2003年就曾刊登过他的作品,并一直保持着联系。近距离接触到他,却是今年1118日他在深圳举办的个展上,展出的六十余幅新近创作的精品力作,可以说“给冬日暖阳的鹏城掀起了一股劲烈刚健的西北风”。之后的山东艺博会上,我们的展位前恰恰摆挂着他的两个斗方。那几天里,闲着无聊的我只能盯着那几个曼妙多姿的新疆少女打发时辰。再后来,人语喧哗、蔬果丰盛的集市场面——《喀什巴扎》和《繁荣的巴扎》就热热闹闹地摊开在社里的大案子上了。是以在下对李宝峰写意人物画有了更深的印象:

 

也许是受黄胄的影响,李宝峰的创作题材偏重于西部地区的生活场景、民俗风情,他本人也经常深入到甘南藏区、新疆等地采风写生,创作了一系列表现牧歌、欢情、丰收、集市等欢乐祥和的物景人情图卷。其风格大体可以概括为几点:

 

速写化的笔墨造型。以速写化的线条来完成线面造型,塑造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是黄胄在现当代人物画坛的长盛不衰的法宝之一。在李宝峰的画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用笔的豪放洒脱和纵逸自由。新疆人的衣饰特点非常适于线条描写,尤其是在表现歌舞升平的场面时,人物的动态感在线条的速度感和节奏感中表现得更加生动自然。中国写意画传统强调的是一种由内心生发的笔墨神韵,即通过笔墨的挥写来阐发作者的个人性情和精神世界。抒写的过程即是情感的宣泄过程和心理的满足过程,并由此完成一种意念上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想象,画家在奋笔直出、挥毫疾走时,至少满足了一种情绪状态上的精神快感。虽然就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受众的心理反应和审美愉悦感是难以预测的。

 

素描化的人物表情。从《心肝宝贝》、《牧雪图》这类表现藏区人的作品和新疆男子黝黑的脸庞中,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李宝峰受西方写实主义传统影响的倾向。不论是体面关系还是空间透视抑或光影聚焦,都体现出他写实塑形功力的沉稳扎实。这里的素描并非经由油画笔的涂抹而是通过实乃宀晾赐瓿傻模虼耍荼矢神逡簿痛辛烁嗟谋誓馊ぁS绕涫撬娜宋锩娌浚蠖嘤玫剿孛璧墓叵担从植痪杏诖耍咛醯墓蠢展讨型⑷肓丝湔疟湫蔚某煞荩灾劣诖有沃噬限鸪颂鹈廊崦牡亩袼撞≈⒍竦昧烁站⑵邮档脑忌ⅰ?/SPAN>

 

简括化的生活场景。尽管背景相对虚无,以突出人物动作神态主要旨归,读者还是可以推断出他们所处的政治语境和历史语境。可以说是,在创作的价值指向和审美追求上,作者是一直坚持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的。欢歌笑语的人们,似乎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影射。但我想更多的是创作者本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和回忆式的戏拟,因此也就在某种意义上包含了一些隐喻的“后现实主义”意味。

 

说实话,我本人更喜欢他画的驴而非人物。那些笔简意足、墨感极强的毛驴,默默注视着你,动人的神情里仿佛含着人性的温情,纯净可爱,憨态可掬,令人不忍呼喝。翻阅了十余幅《群驴图》、《牧趣图》等长卷之后发现:作为一个中国画画家,他的笔墨的机缘在此演绎得尤为生动——没骨写意,纯粹水墨,气韵生动,关于“写意画”的阐释似乎找到了一个“驴氏版本”的注脚。

 

(在《中国画家》做了一年多的枪手,每每看到老板脸不红心不跳地接受别人奉承说文字如何如何时,很是反胃。只因为这一篇是我第一次光明正光地拥有署名权,所以特别地珍惜。——我不喜欢李宝峰的人物画,但栏目刊登他的作品时才发现没有一篇“像样”的评论文章,只能勉为作难操刀上阵了。可怜的是,老爷子来来回回给了社里寄了几次画和资料,最后老板狮子大开口又要了两张大画给登上去了,自己的代表作没露脸,反而是若干年前出手的应酬之作让人家翻出来私下里跟老板交版面了,真是丢脸到家了。20060605。13: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