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寂之中的美丽绽放——朱涛彩墨画清赏

(2006-06-05 11:46:34)
分类: 理想空间

初见朱涛是在《中国画家》2005年5月份的广东专集上,乍看照片给人一种毛头小孩的感觉,再看他的画却是粉嫩清润、绚丽雅致、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那些寂寞绽放的美丽的清花着露,初看让人目眩神迷,细品却又令人耳清目明起来:轻描淡写,似是不经意,却营构出一个“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梦幻世界,无语无声,似已入禅界,给人一刻的清凉、超脱,暂时的静寂、深思。

 

孤寂之中的存在是真实的存在――寂寞是到达上帝之路,也是回归生命本原之路,因为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是生命自身。真正的艺术需要的恐怕不是认同的掌声,而是寂寞孤独之中的不断反观自身——观照自己,观照生命,观照艺术本身。朱涛《天地居散论》一文中“心灵起伏延伸至极细处,非寂寞者不可得,非闲静者不可得,非忧思苦愁者不可得”或可解。那种“闲花淡淡春”的意境,也正是画家无意识流露的一种心迹。

 

曹雪芹有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于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我们惟有“敬畏”。孤独而寂寞地追求个体的纯净空间,延拓对艺术对生命的体悟,这本身就是一个虚静的过程。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达到那种“物我相忘,天人交合”的至高境界。

 

朱涛是矜持的,也是自信的。对比那些浮躁于人事的人来说,他的淡定自如、甘守寂寞之道就很让人佩服。艺术本身于他就是一种生活,没人关注,可以独守一方砚田自娱自乐;有人欣赏,也不见得就会欣喜若狂。就如同一个自耕自种的农夫坦然开放他的林园,过往行人或是沉湎其中或是一笑而过,都不为所动。

 

法执乃是又一障碍,樊笼之外天地宽。对于朱涛来说,艺术就是生活,对艺术负责也就是对生活负责、对自己负责。艺术本身就是终极目的,所以他可以纵情沉迷于书画、篆刻、瓷艺里却不为牢笼,不拘于迹,不囿于役。人生得此闲适,足矣。

 

一个画家要有责任心,朱涛如是说。除了要有社会责任感之外,有时候对自己的负责更为重要,因为这将影响着他的艺术生命。现在,很多画家尤其是国画家的创作心态是很浮躁的,他们玩弄着“笔墨”,玩弄着“公众”和“学术”以及“市场”。不论在学术展还是拍卖场上,都是以“随意”之作应付之——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杂志上、展览上、市场上拿出来的作品都不能代表画家本人的真正的艺术水准和风格。然而,后果是很严肃的,现世的这一批“假冒伪劣”之作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画家的发展道路,等于是自砸招牌、自寻死路。还有一种现象,一些画家为声名所累,盲目地追求和满足于学术或官场或市场上的虚荣,自满自足,不思进取,怠懒疏散于正业,最后自是萎缩衰退,归于沉寂灭绝。

 

享受得了寂寞的人、甘于品味寂寞的人,终会有所造诣。在此不免还得俗一把:虽说相对于那种已经成名成家的“大师”,朱涛只能算是“后生小辈”。但在他的水墨世界里所呈现出来的自在闲适,平淡朴茂,高古简逸,天真烂漫的心性恰恰是现代人所难企及的,所以像他这种清淡平和的作品也就变得弥足珍贵起来,因此就市场前景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在广州与朱涛有一面之缘,听他的言论深刻透辟,很是佩服。后来因为要给他出画册,晚上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加班整理他的作品,虽然疲惫,但看那满眼的缤纷花卉,还是忍不住打个电话过去表达一下激动之情孤寂之中的美丽绽放——朱涛彩墨画清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