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独立电影大卫·林奇主流电影伍迪·艾伦好莱坞 |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文化市场空间巨大,当时的八大电影公司也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开始重视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拍摄了《光荣之路》、《杀死一只知更鸟》等一批优秀影片。在这期间涌现出一批独制意识的电影人,奥森·威尔斯就是第一位向好莱坞商业机制发起挑战的导演,他从来不向资本意志屈服,坚持在拍摄过程中保持自主。因此这位拍摄过《公民凯恩》这样的不朽经典的导演在好莱坞失势,只好辗转欧洲拍摄小成本影片,有时还必须在三流电影中饰演小角色以资生活。此时的大多数影迷一味沉浸在俗套的枪战、喜剧等节奏明快的商业题材电影中,各大电影公司为了取媚流行趋势,开始舍弃内容较为严肃的电影题材。很多创作态度较为严肃的电影人在逐渐完善起来的电影制度下,很难得到和从前一样的拍摄机会,有些人转了行,也有些人为了追求艺术理想产生了自筹资金拍摄影片的想法。在经过艰苦的尝试和努力之后,艺术家们欣喜而又紧张地意识到,一种伟大的电影模式已经触手可及。
1959年,第一部独立电影诞生了!约翰·卡萨维茨(John Cassavetes)拍摄的《影子》(Shadows)为所有向往自主的电影人点燃了黑暗中的灯塔。卡萨维茨本来是好莱坞的演员,1957年,他在一次广播节目突然“叛变”,发表了一段激情澎湃的演说,大意是说现在的电影庸俗无聊,勇士们应该站出来革命了,如果每个影迷寄给他一美元,他将制作出非常精采的电影回报影迷。不久后,他真的收到了2000多份一美元。他用这笔钱做为启动资金招集一群同样热情的学生,背负在影迷的殷切希望,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历时近三年拍摄成了这部影史中的里程碑。尽管此后卡萨维茨后来还是归顺了主流,但他依然被尊崇为美国独立电影之父。
60年代至70年代是美国独立电影制的摸索阶段,不同的电影人出于不同的目的选择了独立电影的道路,大量的独立影片中有很多沽名钓誉者生产的劣制品,独立电影没能爆发出应有的强大能量,很多有才华的电影人被淹没在如潮涌现的独立制片公司中。这期间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是罗伯特·奥特曼和塞谬尔·福勒,罗伯特·奥特曼始终在主流电影与独立制片之间徘徊,而塞谬尔·福勒却执固不化,虽然屡次失败,一生困顿,却以绝不低头的艺术个性闻名于世,吉姆·贾木许、昆汀·塔伦蒂诺这样的独立强人都声称自己深受塞谬尔·福勒的影响。
70年代后期,独立电影的第一杆大旗树立了,这就是伍迪·艾伦。他用脍炙人口的温情影响了独立电影的发展方向,在以《安妮·霍尔》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后,伍迪·艾伦的名字被印入了影史教科书中最自由的一页,独立电影第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市场价值,独立电影不再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再臣服于好莱服的机器獠牙之下,而与之对立形成两大阵营,一切都来自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的成功推动了80年代独立电影的发展,独立电影人在不断摸索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内容与风格,独立电影越来越多元化,艺术表达与群众口味越来越贴近。
80年代,由于设备与技术的完善以及运作方式的日趋成熟,独立电影有了整体的飞跃,不断有独立电影获得成功,一些精明的投资商和制片厂也开始看好独立电影,开始为其注入大量的资金,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涌现了一批思想成熟、创作力旺盛的独立电影人。这其中大卫·林奇,斯派克·李,泰瑞·吉里亚姆,科恩兄弟,吉姆·贾木许等一大才华横溢的电影人组成了独立电影的黄金一代。
这些电影人的共同特点是风格独特,社会意识浓厚,拍摄手法不拘一格。这其中风格诡异神秘,充满迷幻色彩的大卫林奇拍摄了《蓝丝绒》、《沙丘》,首开黑人电影先河,专注于社会问题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的,永远充满荒诞喜剧和迷离色彩的贾木许,神秘诡异充满寓意的泰眏吉里亚姆之巴西,以及美国独立电影的最佳组合科恩兄弟获得第一届圣斯国际电影节大将的作品都是80年代独立电影的佳作,这些极具艺术价值的影片风靡世界,折服了影评人和影迷,一种以最简单的主题和最直接的方式,凭直觉和独立独行的思维拍影片。
独立电影风潮越燃越烈,丹圣斯电影节应运而生。1981年,已经是著名导演的罗伯特·雷德福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犹他州小城公园城自筹资金成立了非赢利性的圣丹斯学院,两年后,他接过了一个犹他州小型电影节的主办权,将其改名为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每年一月的月末举办之处,圣丹斯电影节多年来一直坚守独立色彩,和圣丹斯学院一起成为美国独立电影的窗口和基地。
90年代是独立电影真正成熟的时期。奥利佛·斯通创作了经典的越战三部曲,斯派克·李拍出了激昂之作《马尔科姆X》,,以新银幕暴力著称的阿贝尔·费拉拉拍摄了住了新型黑帮影片《纽约之王》,伍迪·艾伦准出了《子弹飞越百老汇》,录像带出租店的伙计昆汀则在看完了全店两千多盒录像带后拍出了惊世骇俗的《落水狗》,科恩兄弟、大卫·林奇等独立大师更是佳片不断,独立电影盛极一时。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制作电影变得更加容易,各种各样的独立电影公司如雨如春笋般出现,而此时的好莱坞商业机器却出现了严重的创作力匮乏迹象,当好莱坞的老板们发现那些在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的居然大多是独立电影,他们开始吸收独立电影的手法与创造力,使之与商业元素溶合,利用自设的子公司来支持资助独立电影,以积累自身的艺术创造力,这其中以米拉麦克斯成绩最为显著,该公司拍摄和投资的许多低成本电影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直接地推动了独立电影的发展。
很多独立影人进入主流行列,拍摄了一大批如《JFK》、《12铁猴》、《冰风暴》、《低俗小说》这样带有强烈独立风格的主流电影。独立电影与商业电影走上了一融合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