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演员工作室巨人尊严礼教迪恩加州 |
1931年2月8日是詹姆斯-迪恩诞生的日子,在他一生中,真正幸福的时光很少,认真的数起来似乎只有童年这一段。他在故乡印第安纳州生活了四年,还没有熟悉外公家的农场,就随家人迁往了充满阳光的加州。幼时的他相貌俊秀,内心敏感,喜爱诗歌和戏剧,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心怀浪漫的人,经常带他一起用洋娃娃创作童话故事。
迪恩的阳光时代时光只维持到九岁就结束了,母亲患上了癌症,永远的离开了。
年幼的迪恩失去了母亲,一同失去的还有安全感,他总是觉得自卑,试图躲开人群的注视,于是逃回了印第安纳的农场,在这里,他还是找不到可以交心的对象,内心的伤口他对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无从开口,能让他感到快乐的只有戏剧和运动,那些旁人眼中的表演在他来说却是无比真实的,只有在剧场和篮球场上,他才能感到自己活得很真实。
中学以后,迪恩确立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好莱坞。他拔起脚步再一次来到加州,在混到几个广告和电视剧集中的小角色以后,郁郁寡欢的他听从同行的劝告来到纽约投奔演员工作室。这是迪恩一生中最孤独的一段日子,为了生计,他做过售票员和服务生,赚到可怜的薪水后就泡在电影院里,因为他只有在昏暗的银幕光影中才能产生一点点奋斗的念头。
迪恩的表演技巧也在这段时间里飞速提升,他观察各类人群的言谈、神态。很快,他被经过了层层考验,进入了演员工作室,在这里,他很快赢得了在百老汇演出的机会,在表演了几出小规模的戏剧之后,迪恩得到了华纳兄弟公司的关注,并拿到了生平第一部片约,于是迪恩第三次回到了加州,并且名正言顺的走入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
电影演足人生
【伊甸园之东】(East of Eden)、【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巨人】(Giant),詹姆斯-迪恩仅仅演出过这三部电影。在这三部电影中,他用表演浓缩了人生所有的理想、叛逆与挣扎。他在电影中做到的不是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是紧紧抓住角色的内心冲突,以自身状态去随机创作,这一点违背了传统的表演理论,却是他较所有演员的高明之处。
【伊甸园之东】中的角色也可以看作是迪恩对童年生活的一次纪念,他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农场主的儿子,纠缠在兄弟、父母之间的爱恨情仇中,也许是在从小在农场里长大的缘故,又也许是他把对父母的感情移到了戏中,所以迪恩把这个在貌似平静的农庄中的少年表演得亦幻亦真,把暗流压抑下的春春情感喷发得淋淳尽致,以至于达到了戏我难分的境地。
【无因的反叛】中不良少年是迪恩的青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影片用大量具有不安定感的镜头,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内部矛盾,把潜藏在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彻底展露在无可匿藏的银幕上。如果说迪恩的叛逆个性在【伊甸园之东】中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无因的反叛】则是一次彻底的爆炸,他在此片中的表演火力强劲,颓废的笑,麻目的喧嚣,难以置信的邪恶,迪恩的本色演出使影片充满了爆破力,一举炸碎了传统的审美观,使青少年影迷看到了青春的本质,他们开始争相模仿偶像的形象,迪恩的标志性装束T恤衫、皮夹克、牛仔裤成为此后半个多世界的主流服饰。【无因的反叛】影响巨大,吉姆-莫里森,鲍勃-迪伦,艾尔-帕西诺都是这部电影的忠实影迷,王张卫向此片致敬的【阿飞正传】使张国荣成为金像影帝。
从艺术角度来说,【巨人】是迪恩成就最高的一部电影。【巨人】中所展现的就是迪恩心中的梦想人生:他在影片中饰演爱上了女主人的牧场长工,开创了事业以后,再把数不清的金钱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对爱情的负债。迪恩和女主角伊丽莎白-泰勒以及导演乔治-史蒂文斯为这部名著改编的西部史诗呕心沥血,远赴得克萨斯拍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真实再现了西部的时代,人物个性丰满。无法痊愈的创伤,无所适从的爱情,无法挽回的人生,映射出一个外表狂妄、内心绝望的詹姆斯-迪恩。迪恩凭此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青春的尊严
纵观詹姆斯-迪恩的三部作品,每一部都有如为他量身打造一般,构成了詹姆斯-迪恩的青春叛逆三部曲,很难想像如果迪恩接着演下去,会不会破坏这种天衣无缝的美感。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对于电影而言,没有谁能够超越詹姆斯-迪恩的地位,阿尔-帕西诺、迈克-道格拉斯不行,汤姆-克鲁斯、迪卡普里奥同样不行,因为他们不属于五十年代,在那个以诞生伟大为己任的年代里,大萧条成为过去式,曾经富丽堂皇的“美国梦”渐渐枯萎,几千万年轻人在平稳的中活中不堪忍受空虚的折磨,开始怀疑传统的信条与教育程序,迪恩和所有青春叛逆者都有一个相同的信仰,就是用离经背道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脆弱,这就是对于青春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尊严。而迪恩恰恰能够给予他们这种尊严。
迪恩的表演总是能够他的追随者们尖叫,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在孤独中毫无保留的维护了他们的信仰,他一生反对权威,从纽约演员工作室、百老汇的小角色到好莱坞不可一世的万世巨星,他始终保持着叛逆者的尊严,从未向礼教妥协。他身上拥有年轻人所向往的一切特质:忧郁、粗俗、自负,双性恋、玩世不恭……他经常不按照剧本排戏,在排练中途中止,和导演恶语相向,他几乎敌视所有所谓的大牌明星,只有一个人例外:马龙-白兰度。迪恩尊敬白兰度,正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他在未成名时就经常模仿白兰度的表演甚至处事方式,他的很多动作和表情都带有白兰度的影子,两个人在表演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詹姆斯-迪恩绝不是马龙-白兰度,迪恩叛逆一切只为了把演出在现实中无法展示的自我,而白兰度的适应能力更强,可以背叛自己去顺从表演,【教父】、【现代启示录】背弃了最初的【欲望号街车】,却延续了艺术的能量,这也从本质上区分了两人的身份,白兰度是演员,而迪恩是偶像,两人同样伟大。
浪子无心声
关于迪恩与伊丽莎白-泰勒的故事,流传出好多版本,友谊或是爱情难以界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两人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默契。两人在合作【巨人】时泰勒已经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明星,而迪恩则是未经检验的新明星,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矛盾不断,因为迪恩的冷酷和不按常理排练,两个经常冷语相待。直到发生了迪恩在片场当众小便的事件后,泰勒开始重视这个胆敢冒犯一切的叛逆者。后来的故事举世皆知,两人越来越亲近,吃饭、聊天,互赠礼物。迪恩对她讲述了很多童年的事,关于母亲的事……爱情就快出现了,但是迪恩的血液始终是叛逆的,他很快就内心再次包藏起来,不理睬泰勒,在迪恩死去的那一天,泰勒痛哭失声,濒临崩溃的边缘。
无法再考证迪恩是否真的爱上泰勒,还是把她当做纽约的情人们的替代品,那是因为他在失去母亲以后,就一直很敏感地伪装自己,他在好莱坞片场持枪行走,拒绝与任何人交谈。整个美国都在为他欢呼,他却始终无法解除内心的孤独感。他总是拒绝掉上流社会的舞会,然后前往同性恋酒吧痛饮,他热衷于赛马、赛车等一切能威胁生命的竞速运动,他常在深夜里驾车去野外沉思,反思自己的寂寞,埋藏一切情感,【巨人】拍摄完毕后,他迫不及待地驾驶爱车保时捷前去赛车,在加州公路的一条岔路上与一辆过路的货车相撞,路旁的白橡树做证:1955年9月30日20时04分,长大以后的詹姆斯-迪恩从未如此平静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