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莱杰好莱坞《纳尼亚传奇》《断背山》不朽的园丁 |
暴力,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词汇,仔细数一数,去年的好电影都很暴力,《暴力史》中的黑道追杀、《慕尼黑》中的种族屠杀、《世界大战》中争斗、《不朽的园丁》和《晚安,好运》中的政治暗杀、《金刚》中金刚与战斗机的搏斗、《纳尼亚传奇》中的万灵大决战,无论哪种类型的片子,都把暴力场面当做吸引观众的的杀手锏。
从这些影片可以看出,以往纯犯罪、动作类型的电影已经慢慢被时代淘汰,高明的电影人能把暴力演变出更多变化和功能,比如《断背山》,李安很聪明,先用清纯的牧曲和篝火烘托爱情的甜蜜,等情绪培养得有些满了,立刻让希斯-莱杰和吉伦哈尔拳脚相向,这场暴力除了把情绪转入即将分手的哀伤,另有一个妙用是设置出一个悬念,等到希斯-莱杰在吉伦哈尔死后,在那间木屋里找到那件带血的衬衫(多半感性的影迷就是看到这里哭出眼泪的),验证了中国一句有点调侃的老话:打是亲骂是爱,若是没有当初那一拳,怎会让硬朗的牛仔如此睹物思人,悲痛欲绝啊!
《断背山》中还有一处暴力场面,同样干净利落,就是希斯-莱杰狂殴两位出言不逊的彪形大汉,三拳两脚就踢出了牛仔的血性,在此前的故事中希斯-莱杰曾经抱头痛哭,曾经面对艰难的家庭生活心不在焉,所以此刻在漫天的烟火下,他的英勇之举更显现出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身份茫然感,他的内心,想的是不远处抱着孩子的妻子,还是远在他方的吉伦哈尔呢?巧妙的不得而知。
李安在充满温情和惆怅的《断背山》中把暴力的功能发挥得得淋漓尽致,与之相比,《慕尼黑》、《晚安,好运》、《纳尼亚传奇》、《星战前传》、《暴力史》这样纯粹的暴力题材就有些不够过瘾了,反倒是《不朽的园丁》,用故事引导观众联想出隐藏在镜头之外的暴力,更能打动人心。今年另一场很有特点的暴力戏是《世界大战》中汤姆-克鲁斯蒙住女儿的眼睛,然后关上门杀掉陷于疯狂状态的蒂姆-罗宾斯,外星大敌当前,人类以这样的方式自相残杀很让人震撼,同样斯皮尔伯格作品,《慕尼黑》虽然杀人的花样很多,人性表现得也很深刻,但是缺乏新意,只是像昆汀、吴宇森一样玩暴力美学,很没意思的行为。
以上说的去年几处非常有艺术含量的暴力戏,若是讲纯以暴力来刺激感官的电影当然首推《罪恶城市》,黑白画面中吐着烟圈的红唇、随风缭绕的鲜红色短裙,发自黑暗深处的美艳真的得让人头皮发麻。《罪恶城市》中有几场雨战能让人想起《七武士》,上世纪五十六年代大师如云的日本,毫无疑问是暴力的至高境界,时至今日,好莱坞和香港的暴力专家们都达不到那种视人头如草芥的英雄气魄,七武士在滂沱大雨中来往冲杀把暴力的影像魅力发挥到极至,冈本喜八的《侍》异曲同工,漫天雪花、沙场剑影,黑白片却犹能见得到血光冲天。暴力真的好看,雨水中的暴力更让人着迷,若是每天都能在银幕上看到雨中杀人的场面,真是快哉!
外一篇:电影中的两座工厂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和《战争之王》是两部题材、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却有一个很有趣的相似之处值得对比,就是都在影片的片头部份记录了一家工厂的生产过程。《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讲的当然是盛产甜蜜的旺克巧克力工厂,电脑技术描述了巧克力诞生的整个过程,煮汁、包装,贴商标,浓浓香味呼之欲出,令人回味无穷。《战争之王》讲的是军火贩子的故事,所以影片从军工厂生产子弹开始,不晓得导演安德鲁-尼克尔是不是想和蒂姆-波顿比比制造业方面的知识,把生产的过程描绘得更真实、更细致,铸形、灌火药、质检,装箱、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记录得清清楚楚。巧克力工厂生产的巧克力只是被汽车拉出工厂就完了,军工厂生产的子弹还被转卖到非洲,几经转手,进入一名游击队员的枪膛中,最后射进了一名黑人少年的额头,残酷极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