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培之幸运
——读《不受欢迎的病人》
三月十三日回湖南为七十四岁的妹妹,因癌症而逝世去奔丧,可怜的妹妹死在阴暗、潮湿、冰冷的别人的车库里。她有三男一女,都在城里打工,有的收破烂,有的为人做媬姆,生活拮据,男人该三十而立,却无力成家。当他们的母亲临终前几天,先后赶到家里,叫120急救车,竟拒绝出车,说“医院不收这种病人”;叫出租车,也拒绝出车,说“怕人死在车上不吉利”。百般无奈之下,竟有人出主意叫殡仪馆的车,对方回答说:“我们只拉到殡仪馆,不拉到医院;如果同意拉到殡仪馆,我们马上出车。”我听了这些诉说及目睹现状,在悲痛之余,倒觉得秦金培先生的临终幸运极了!
幸运之一,秦先生有一个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好儿子秦岭,他不仅是一个孝儿,还是一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好青年,他的抗争招徕了舆论监督部门的关注,招徕了市委书记,特别是一个政治局委员身份的书记的关爱,太神了。
幸运之二,秦先生临终之前得到了一个人的应有尊严,由8人的病房调到2人的病房,生命多延续了23个小时。他的去世,让千百万人了解一个普通百姓的去世也艰难,死也不容易啊!更有千百万人为秦老先生哀悼。
幸运之三,秦老先生遇上了《南方周末》好记者柴会群、姚雪鹏,他们通过秦先生去世前二个多月就医之路的坎坷,揭示一个中国最大城市、一个小康之家的看病难、看病痛、看病苦,一个小康家庭经济枯竭的真实一幕,让黄泉之下的秦老谅解老伴及儿子,他们已尽力而为了。
看,上海有20多万癌症患者,全国恐怕有千百万癌症患者吧,有哪个癌症患者能遇上秦金培先生这样的幸运呢?我的74岁妹妹望尘莫及。那些广大农村、偏僻山区、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不受欢迎的病人》一文敲响了医疗制度的丧钟,这是全国人民之幸!好的医疗制度能使鬼变成人,坏的医疗制度能使人变成鬼,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从懂事的时候,就听说“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可今天的现实医疗制度,有救死扶伤的情怀吗?有救死扶伤的制度保证吗?有救死扶伤的人性底蕴吗?没有,一点也没有。生活在这样一种医疗制度下的人们会有幸福可言吗?社会会有和谐吗?大家去判断吧!
其实,幸福不是靠别人恩赐,更不能靠神仙皇帝,因为世上没有救世主。当一个国家,当一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来决定他们的命运或幸福,那种命运肯定是悲惨,那种幸福肯定是昙花一现。我们的国号不是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吗?这就表明这个国家是人民的,人民应该当家作主。现在的这个医疗制度不符合人民的要求,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那人民就要抗争,就应该像秦金培先生的儿子秦岭那样,用微博去呼号、去呐喊、去拯救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医疗制度。联想我74岁妹妹的不幸,我认为最大的不幸在于她的三男一女不抗争,愚昧无知,只知打工度日,不知苦在何处?病根在何处?他们正是鲁迅笔下的那群“哀其不幸,悲其不争”的人,可怜啊!但愿我的外甥们,能用自己的观念思考理想的世界,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理想的世界,能用自己的一双脚走出理想的路,早日结束可怜的日子。
王 茫 茫
2012年3月2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