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们登上了小巷深处的三毛茶楼。茶楼内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窗外就是河道,游人既可歇息,又可赏景,别有一番情趣。
相闻周庄人爱喝茶,而且吃茶的方式很讲究。我们也要了一壶龙井,那茶色香味浓;就着花生、酥豆、瓜子及各式点心,听着淡淡飘出的《橄榄树》歌声,翻看着十几本留言本,那上面全是游客的留言。原来,三毛曾经来过周庄,很是喜欢周庄,茶楼主人和三毛是老朋友,墙上还挂有三毛和主人的复制信件。咳~~~~三毛,你在天之灵可知?真的有很多人想念着你呢!
看着窗外的桥,就足以让人体味到几百年来小镇历史的凝固,因为周庄约有一半的石桥,是元、明、清三朝留下来的古物。而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单孔拱桥富安桥,更是为江南桥梁之仅有——此桥桥端四隅依河建有形式高低各异的楼阁,构筑独特,让人叫绝。
周庄依偎在淀山湖、白蚬湖、南湖和澄湖的怀里,像从湖里滋生出的一片荷叶,它真正是“镇为泽国,四面环水”。
白蚬江长十余里,横亘于周庄镇西,因江中盛产白蚬而得名。当悠悠鱼船满载而归,在江畔抛锚泊船,白日里平静的渔港立时生动起来。古老的渔歌在江面上传得很远,一派粗犷醇厚的情趣。在庄田,湖边长满的香蒲、芦苇,维护着独圩。多少年来庄田始终未被湖水荡平,成为候鸟的栖息的好地方。据当地人说,每当秋季,香蒲吐穗,芦花泛白,庄田显得茂密而有生机,吸引了无数南飞的大雁停留。白天,雁群在天空盘旋萦绕,夜晚,雁群随暮色的降临而垂落,蔚为壮观。每年都是如此景色。
天下起了小雨,在烟雨空蒙中,我们衣裳是湿漉漉的,眉毛、头发也在不知不觉中润湿了,让人不禁脱口吟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我喜爱这里的石板路,喜爱这里的小桥,喜爱这里的民居,忘不了那“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意境,感叹于宅如人心——古人之心细密、周详,心机叵测。回味着小船款款地贴着人家的窗根儿摇,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就感觉到在乌篷船上,真好。一颗浮躁的心,沉稳了,在水中溶化掉了。湿漉漉的水雾营养着肌肤,涩苦的舌根荡漾着甜丝丝的水波。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成的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园,总让人有一种安宁和平的感觉,让人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让人散开心中的积郁。在周庄的粉墙上、拱桥上,人们是见不到记载沧桑变化的碑刻和文字的痕迹的。周庄不把沧桑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色地面对沧桑,历尽沧桑却不动声色,该是大师级的修炼吧?风雨就是风雨,周庄就是周庄。无论庙堂之上、朝野之间怎样的人来人往、云起云飞,周庄乡民创造的温馨、宁静、平和、淡泊,以及在平淡宁馨中所包容的博大和深刻,却是永恒的。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
能不忆江南!
一阙“江南好”,把周庄永存在我的心间 。
周庄——是一个如许怀旧的所在。那里有石桥,有流水,有人家,实是一幅染了淡淡的哀愁的梦里水乡……
写于2001-08-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