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科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黑材料
2019年09月15日 19:55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温家越】世界上最黑的东西是什么?据“今日俄罗斯”(RT)14日报道,科学家近日偶然发现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RT称,这种超黑材料由碳纳米管(CNTs)制成。据RT介绍,在此之前,人们已知最黑的材料是梵塔黑(Vantablack),能吸收99.96%的光。而麻省理工学院解释称,这种全新的、未命名的材料“反射的光比包括梵塔黑在内的所有其他超黑材料,少10倍”。
RT说,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这种新材料为何如此之黑,但对其潜力充满期待。该物质可以被用于望远镜和照相机以消除眩光,诺贝尔奖得主、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John
Mather)正考虑利用它保护太空望远镜。
据报道,该物质目前正在美国纽约一个艺术展上展出。麻省理工学院在校艺术家施特雷贝与研究人员合作,用该黑色材料覆盖一颗重达1678克拉、价值200万美元的天然黄钻,闪耀的钻石完全变成了黑色。施特雷贝表示:“由于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吸光性,任何物体,在这件事中即覆盖碳纳米管的大钻石,都会成为一种没有阴影的黑洞。”
【评析】
该新闻导语为软导语,采用了提问式。如果采用提问式软导语,应为:
世界上最黑的东西是什么?它是科学家近日偶然发现的一种全新的、未命名由碳纳米管(CNTs)制成的超黑材料。这种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该消息还可以采用对比式软导语:
过去,人们已知最黑的材料是梵塔黑(Vantablack),能吸收99.96%的光。而今,一种全新的、未命名由碳纳米管(CNTs)制成的超黑材料诞生了,它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上述两个软导语都有一个缺陷:它们都使用了比较专业的术语如碳纳米管(CNTs)、梵塔黑(Vantablack)、入射光,还有抽象的数字如99.995%、99.96%,令受众难以感知。其实,采用更为通俗、易懂、有趣的软导语应该是描写式:
在美国纽约一个艺术展上,一颗重达1678克拉、价值200万美元的天然黄钻光彩夺目,但当它被一种不知名的黑色材料覆盖的时候,这块闪耀的钻石完全变成了黑色。
这是一种全新的、未命名由碳纳米管(CNTs)制成的超黑材料。这种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实际上,该导语的第一句问句可以删除,因为“今日俄罗斯”的报道时效性是新鲜的,删除问句,该导语就变成了硬导语:
据“今日俄罗斯”(RT)14日报道,科学家近日偶然发现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仔细阅读分析就会发现,除导语写作不专业外,该消息的结构也存在瑕疵。从形式上看,其标题不够通俗易懂;其二,它的段落少而集中,易读性不佳。作为科技报道,一般人有畏难情绪,作者应想方设法让其变得有趣可读;从写作的内容看,它的第三段与第四段应互换,因为第四段是对该物质的形象化解读,与前两段的逻辑关系紧密,不宜分裂,第三段是对该物质应用前景的预示,根据语意应该作为结尾,即按照线性结构,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从眼下到未来,这样比较合符人们的认知思维习惯。改写如下:
科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黑材料
任何物体披上它都会变成没有阴影的黑洞
在美国纽约一个艺术展上,一颗重达1678克拉、价值200万美元的天然黄钻光彩夺目,但当它被一种不知名的黑色材料覆盖的时候,这块闪耀的钻石完全变成了黑色。
这是一种全新的、未命名由碳纳米管(CNTs)制成的超黑材料。这种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能吸收99.995%的入射光。
据“今日俄罗斯”(RT)14日报道,科学家近日偶然发现了这种史上最黑的材料。
RT称,在此之前,人们已知最黑的材料是梵塔黑(Vantablack),能吸收99.96%的光。
据报道,该物质目前正在美国纽约一个艺术展上展出。麻省理工学院在校艺术家施特雷贝说,该碳纳米管材料具有极高的吸光性,任何物体覆盖上这种材料,“都会成为一种没有阴影的黑洞。”
RT说,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这种新材料为何如此之黑,但对其潜力充满期待。
科学家宣称,该物质可以被用于望远镜和照相机以消除眩光。诺贝尔奖得主、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John
Mather)正考虑利用它保护太空望远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