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在几个城市买过几次房子,我都选择买在城中心,即便因为均价相对较高只能买面积较小的房子。这倒不是担心政府总喜欢打郊区的坏主意,隔三差五推出在郊区建垃圾焚烧厂的“便民规划”,我的确没那个远见,只是对郊区豪宅怀有一种它于我“更像一所豪华监狱”的本能恐惧。当然,事后来看,市区的房子往往比郊区的涨幅更大。
以下这篇文章,倒是暗合了我住在城市中心的顽固想法:
郊区花园公寓是身处“城市病”的人们对另外一种诗意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憧憬的结果,出于对城市的失望和逃避,希望获得提供田园生活的归隐,然而,他们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传统花园公寓缺乏舒适的公共领域,天天面对单调重复的景观,没有方便的学校、商业、服务和文化设施,虽然有精美的建筑和漂亮的花园,仍然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混合的、多功能的社区。简单地说,它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单一的城郊居住小区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王国,无法有效地协调,无法以一种可以形成城市的方法组织,也无法享受一个完善城市有机体所提供的种种便利生活和设施。
某种意义上,现代主义的传统花园公寓和住宅小区都是一种反城市的居住理念,从城里/城外、旧城/新城、人居/人聚三个方面来看,居住在城市中心的边界以内是一种稳定、具有安全感的生活,在城外难免会有漂泊的心绪,给人以无存身之所的恐惧感。从城市规划来说,花园公寓属于郊区无序蔓延的产物,封闭社区、超大街区的特点,本质上属于浪费资源的不可持续社区模式。
在郊区和城市之间的往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到20世纪90年代,(国外)传统花园公寓趋于衰落,几乎同一时间,新型城市花园公寓开始出现。它最重要的变化是重归城市,出现在已建城市的中心地带,增加建筑高度和密度,涵盖了城市、社区和花园等概念。
——钟和晏:《花园公寓与城市综合体》
《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9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