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当好安装心理软件的工程师(8)

(2010-05-18 18:08:21)
标签:

杂谈

当好安装心理软件的工程师(8)
标签: 福克斯  孩子  儿子  重庆  妈妈 

               第 三 章 人的心理软件是怎样安装上去的 (续4)

                       芬兰没有“小皇帝”

    记者:大师对于父母在安装心理软件中的重要作用,我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使我看到了因父母“失误”,造成子女严重缺“钙”,难以独立“行走”的典型案例,的确受益匪浅。为了能够给更多的父母提供经验,大师能否再向我们介绍一些父母正确给子女安装软件的例子呢?
 

    大师:这方面的例子多的是。比如同样是孩子的父母,一些洋爸爸、洋妈妈的做法和我们的做法大相径庭。
  访问芬兰的学者李悌华对此深有感触。他在芬兰期间,住所通往一所九年制的学校。中间有一个大土丘,上面满是松柏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学生们往返于学校、家庭,宁可“翻山越岭”,也不愿走平地绕圈子。他看到那些低年级的孩子们背着那大而沉的双肩包,足以遮掉他们的上身。没有大人接送,全凭他们那穿着连衣皮靴的小脚,插进齐股深的厚雪,慢慢地向前挪动。有的脚拔不出来,想用手撑一下帮忙,结果手也插进去了,人便趴在雪地上。这时他们不叫不哭,也不企求别人帮一把。看着眼前的情景,联想到国内那些“小皇帝”,心中多有不解,这些孩子小小年纪怎么会如此顽强?后来的一件事让我找到了答案。
 

     一次去滑雪场,见一男子后面跟着一个小孩,最多5岁。不一会儿,孩子就陷进雪里动弹不得了。那男子只管向前走。我大步上前,想抱起孩子。男子觉察了,摇手阻止我,咕噜了几句,继续向前走去。孩子不哭,不急,只是努力地拔出小脚,但没站稳,便顺着坡势滑向人行道;爬起后,又走上雪坡,赶那男子。
 

    陪我去滑雪场的小郁告诉我:那男子“咕噜”,是说“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我明白了其中奥妙,是他们的父母在孩子跌倒时袖手旁观,从而磨炼了孩子的意志和坚强。
 

    芬兰的孩子可能不理解父母的用意,但是孩子却在吃苦中,被父母安装上了坚强的软件。
 

  “人无信不立”。如何给孩子安上诚信的软件,古往今来许多明智的父母都曾煞费苦心。这个故事发生在墨西哥的一所大学里。那天,福克斯受邀到这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起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
 

   福克斯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
 

    父亲先是惊异地看着孩子,而后自责地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深知如果不履行诺言,对孩子将意味着什么。于是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学生们听后问道:“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一个普通推销员出身的墨西哥总统福克斯。”
 

    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诚信是我一生做人的原则,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台下掌声雷动。
 

    通览古今兴亡事,成自勤俭败自奢。重庆的王先生夫妇深谙这个理儿,并且做得非常到位。要不,高考成绩优异的爱女云云,怎么会在填报志愿时平添郁闷呢!
    云云从记事那天起,就感到家里非常“穷”。爸爸妈妈对她管教很严——6岁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每天最少要卖20份;周末也很少放假,在家里温习功课,或跟妈妈一起做家务。云云说,自己从小向家里提出的唯一一次物质要求,是为了帮助初中时得白血病的同桌:“父母说,是卖了家里那台24英寸电视,才有了捐出来的1000元钱。”
 

    云云自小学习刻苦,不怕困难,自立能力非常强。这次高考成绩足可以让她迈进京沪名牌学府,但她考虑到沉重的学费负担,便同父母商量填报本地的西南师范大学。谁料,她为父母的着想却遭到父母齐声拒绝,说希望云云一定要填报到上海学习经济管理。云云坚持己见。父母被逼无奈说出了装穷17年的真相。原来,王先生在女儿没出生之前,便已拥有煤矿、书城等产业,是个家财万贯的大款。夫妇二人怕女儿染上富家千金的毛病,不但处心积虑地装“穷”,还让女儿处处节俭度日,陪女儿过了17年的清贫生活。
 

    王先生夫妇的良苦用心终得回报,女儿按照他们打造的模式茁壮成长。
    无独有偶的是,与王先生同在重庆一块蓝天下生活的独脚女人冉敬芳,也干了一件与王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举措。冉敬芳出生在重庆合川的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10岁时她在资阳附近要饭时,被火车轧断了右脚,从此成了残疾人。然而,冉敬芳身残志不残,凭着一股拼命的劲头,先在重庆做卤菜生意,后批发牛肉、牛皮,投资3000万元办养殖基地、加工厂、开餐饮娱乐城,打拼20年来挣下数千万资产。冉敬芳这位亲身体验了生活艰辛的成功母亲,为了防止5个孩子(与前夫有3个孩子,再婚后丈夫带来2个)成为好逸恶劳的人,平时,为了给子女安装自食其力的软件,暑假里把5个孩子都安排在养殖厂里打工,工资跟普通人一样,迟到、早退或者工作失误照样扣工钱。并在不久前,“软硬兼施”地说服了五个子女,签订了令世人难以理解和做到的“子女不继承家庭财产协议书”。协议书里都是些什么内容,我觉得有全文介绍的必要,使其他仿效的人参考。
 

    冉敬芳与子女的家庭财产继承协议:
    1.五个子女读书,如果谁愿意读书以及深造,父母必须全力支持。
    2.五个子女中,如果谁自动放弃读书,就必须投入社会就业,未满16周岁的必须在家参加劳动,家长不做任何经济上的援助。
    3.子女就业,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建议、指导等,但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支持。
    4.五个子女将来交朋友时,必须先出示此家庭协议给对方看,表明自己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5.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没有权利过问以及干涉。
 

    冉敬芳说:“我一个女人,只有小学文化,又只有一只脚,做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靠自己努力达到的。现在好多学生,在学校里讲吃讲穿,还要名牌,好逸恶劳,我很看不惯。签订这样的家庭协议,我就是要培养子女自食其力的能力。我一只脚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好手好脚的,为什么不能?我的目的,是让我的娃娃们不能丢了我那种生活精神!”
 

    对自己财产以后怎么处理,冉敬芳说:“我是一名残疾人,一只脚上山割过牛草、插过秧,干过所有的农活,20年来一只脚起早贪黑地做生意,尝遍了人生的艰辛。对于财产的处理,将用来回馈社会,资助残疾人事业。”③
 

     冉敬芳为子女安装“自食其力”的系列软件,实乃开了当今天下富婆爱子之先河,其深谋远虑不能不令人叹服。聪明的母亲总是高人一筹。中国北方沈阳有一位古女士,在儿子出生不久,和丈夫离婚了。她在和儿子一块生活时,意识到,孩子父亲“缺位”,很多儿子应该从男人身上接受的如勇敢、坚韧、冒险等充满阳刚之气的影响,自己是无法给予的。于是为了能让孩子“全面成长”,她不但没有因为孩子缺少父爱而给予过分的关爱,反而从孩子两岁起,便尽量增加儿子与男性沟通交流的机会,并给儿子找个同性榜样——孩子舅舅。舅舅是一个没上过大学就去当兵,转业后一边工作一边上夜大,历尽艰辛终于干出了一番大事业的成功者。古女士经常把这些故事讲给儿子听,孩子也自然地处处学舅舅,如今也变得很有“男子气”了。古女士说:有时我因为工作很累,下班后不愿意说话,儿子问我怎么了,我对他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让我靠一靠吗?”儿子把头歪到一边,小小的肩膀向我凑过来,儿子坐得很直,生怕我不舒服,然后很小声地问我:“妈妈,是不是靠在我的肩膀上就不累了呢?”我说:“是啊!你是男子汉,长大了要保护妈妈。”
 

    慢慢地,儿子愈加懂事,特别知道关心我。走夜路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在前面“探路”,并用稚嫩的小手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妈妈,别怕,有我呢!”
 

    今年儿子上小学了,有一天我去学校接他,在教室外看到了这样一幕:儿子穿外套准备回家,这时他看到前桌的一位同学因为着急,衣服穿得七歪八扭的,站在那里拽来拽去的,儿子看到马上过去帮忙,只见两个小男孩一会儿抻袖子,一会儿拽衣襟,很是可爱。儿子的表情很认真,他自己的衣服只穿了一只袖子。那真是一幅很让人感动的图画。古女士在心里欣慰地说:儿子真有了“男人味了”。④
 

    古女士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失父亲的影响,又没有其他方式弥补,他应该安装的基本软件,就会出现缺失和弱差,有些这样的孩子长大走上社会,与“父母双全”的同龄人展开竞争和拼搏时,很可能真的输在“起跑线”上。父亲角色“缺位”的现象已引起了北方一家媒体的关注,它们以“追踪父爱”为题作了多次系列报道。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缺少父亲影响的孩子,已明显地表现出了“胆小、害羞、敏感、多疑、内向、责任心、自信心不足”等弱点,呼吁单身母亲关注男孩性别意识的培养;为人父者在儿子年幼时,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地跟孩子一天在一起吃顿饭,一周和孩子玩几个小时……
 

   (下一节: 舔着嘴巴意犹未尽地黑猫)

好书能教人成功!我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启示
     

   望子成龙的父母想不通——为何事与愿违?
   奋力拚搏的青年想不通——为何美梦难圆?
   好心好意的好人想不通——为何好事多磨?
   屡获成功的胜者想不通——为何也会落马?

   草根老金认为----心理软件定成败
   这是书的目录:
    1、人是由生理硬件和心理软件组成的
    2、人应具备哪些心理软件
    3、心理软件应适时安装
    4、心理软件是怎样安装上去的
    5、心理软件决定了人与人的差别
    6、心理软件是怎么工作的
    7、心理软件能强化和升级
    8、心理软件能弱化和删除
    9、心理软件要防卫“病毒”的干扰和侵害
    10、心理软件应根据需要增减取舍
    11、心理软件配置优化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
    12、心理软件优劣或缺关乎人生成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