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人勿因逆耳之言而生气

(2011-09-19 15:33:21)
标签:

心理健康

健康

分类: 好文欣赏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生气、着急、上火,多因这半句“逆耳之言”。

 

人到了一定年纪,特别容易生气,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切身体会。往往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成为生气的由头,对此,当事者也感到困惑,其实不想生气,但不知道为什么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其实,人爱生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到了一定年纪,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为人处事的原则,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衰老,性格也会变得更执着。因此,当听到逆耳的话时,往往就会生气着急,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

 

什么样的话是“逆耳之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人喜欢听什么样的话。首先,人都希望得到尊敬,这样人才能感受到自己价值和权威的存在。其次,人需要安慰,比如“不要紧”、“没关系”、“有我呢”,看似不起眼的一句安慰话,却能让人心里变得暖乎乎。最后,人需要感谢,一句感谢的话能让孤寂的心理变得充实。

 

当我们大体了解到人为什么有的话喜欢听,有的话成了“逆耳之言”时就会明白,其实所谓逆耳之言,只是源于自身的认知。人固定的为人处事原则以及心理,会对所听到的话进行特别的甄别和选择;一句普通的话,或许别人不以为然,但自己却会变得情绪激动,显然这是人的“心理个性”在起作用。

 

所有人都知道生气损害身体健康,但听到“逆耳之言”时,情绪还是无法控制地激动。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人只有调适好自己的心理,才能让逆耳之言成为过眼云烟。

 

走出“小环境”。 生气总是在一定环境下发生的。当听到“逆耳之言”,感到心里不快时,一定要暂时退出让你生气的小环境,到外边的大环境走走看看。即便不方便离开,也可以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给环境增添一些新的情调,从而能够舒展心中的闷气。

 

及时调整很重要。 生活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愿意生闷气,这种情绪不即使调整很容易积累,对身体十分不利。而另一种人即使生气也是时间很短,很快把不愉快抛之脑后。及时调整听到“逆耳之言”产生的不快情绪十分重要,感到不快时,要以潇洒豁达的态度,及时地把“心理包袱”扔掉。

 

理性应对,不要克制。 听到“逆耳之言”时,一定要理性应对。保持理性,往往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但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认知的水平上应对外来的刺激。当感到情绪烦闷焦虑时,千万不要克制,要即使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逆耳之言”对身体的伤害。(刘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