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老人,两种命运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20年6月7日
前几天晚上,我在医院处理一些紧急事务。深感中国老人的境遇。
一个在急诊科的老妇女,孤苦伶仃。她躺在急诊科急救床上,大约85岁左右,身体过分皮肤损害,出血,医生已经进行简单处理。老人骨瘦如柴,营养不良。一开口是上海话,估计是早年从上海市搬迁到南平市的企业老员工。她的老伴已经去世,大约2个儿子,小儿子在南平市跟她生活,据说跟儿媳妇还是公职人员。意外跌倒以后,小儿子就是不送医院看病,需要她拿出银行卡及密码,老人死也不肯,据说老人还有一套房子。老人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送医院急诊科以后,医生以为是无主病人,以后联系她小儿子,拒绝来医院。110警察联系她小儿子,还是拒绝。电话联系她在上海市的大儿子,大儿子说没有时间来,可以向老人打款。医院不得已,安排一名护工照顾。开行绿色通道送外科住院处理,毕竟生命第一。
一个在肛肠科的老妇女,幸福美满。她是一个企业家的母亲,因为长期顽固便秘,紧急来医院求助(老年人顽固性便秘十分常见)。企业家联系了医院肛肠科主任许国城,许主任立即现场服务。我经过电梯的时候,许国城主任陪同着,安慰着。老人躺在推车上,旁边好像是两个儿媳妇模样的女人陪同,一个孙子模样的小伙子,还有一个好像是公司办公室人员,前呼后拥的。我跟老人打招呼,老人家精神不错,虽然也是比较清瘦。她说已经96岁了,我祝福她好起来,她笑起来,感到幸福满满的。
两个老人,来自命运,值得深思。
一、晚年自己安排好。人生衰老是自然规律,但是养老问题,就医问题,经济问题,还是尽可能安排好,未雨绸缪。特别是在自己年轻,有能力的时候。特别是老伴去世以后。
二、经济命脉放好哨。香港社会提前进入老龄化,他们老年人的想法,就是就是死前,财产,房屋,存款,不能交孩子管理。交钱容易,要钱难。反正死了以后,也是孩子的。孩子也没有必要迫不及待。
三、孩子成才养老难。孩子成名成家,都是父母的愿望。不过老了以后,孤苦伶仃是个问题,孩子在远方,在国外,名声好听,养老不好。过去在北京市一个老年人,孩子在国外,她在家死亡多日,没有人知道,令人嘘嘘。当然,这是一个悖论,确实难以决定。提前安排好养老院,可能成为不二选择。
四、孝心教育很重要。出现不肖子孙,都是父母教育的失败。我们的教育确实很失败,最重要的生命教育缺失,最核心的善良教育没有。一切教育都是围绕分数,太功利主义了。教育的核心是与人为善,如果培养一个坏人,还不如不教育其知识,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如果一个孩子与人为善,心怀感恩,那就是成功。这样的老人,晚年就是幸福。
真正的成功是幸福,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名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