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的哀伤辅导

标签:
失恋哀伤大学生主动失恋被动失恋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失恋的哀伤辅导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9年4月3日
我国大学生谈恋爱比较普遍,失恋伴随恋爱现象同步发生,失恋是一种人们在亲密关系中会经历到的丧失,它与搬家,换工作,亲人离世带来的丧失有类似。
丧失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成长与丧失共存,丧失是指失去亲人(亲人,【偶偶,子女,抚养人,兄弟姐妹,恋人,朋友),可能是死亡,或者离开。丧失同样包括失去未来的可能性,如恋爱,结婚,生育的机会。失恋属于重要的关系丧失,使用丧失与哀伤的视角看待失恋及哀伤过程有助于增加对大学生失恋后哀伤反应的理解。
过去对大学生失恋主要是失恋以后的应对方式,失恋后的心理健康,心理变化的探讨。大学生失恋以后会采取攻击,认知重建,沉溺,寻求转移,情绪宣泄,逃避等应对方式对随之而来的一段时间的情绪问题。失恋对于生理,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失恋与不良情绪,心理危机,自杀行为,行为障碍,抑郁障碍有关。
大学生失恋经历心理变化包括苦恼,合理归因,接受现实,重构生活。失恋以后产生的心理危机,大多数是被动失恋者,需要经历确认期,刨根问底期,再表达期,讨价还价期,接受期。失恋三个月以后,攻击应对方式明显减少,12个月以后应对方式基本恢复正常,失恋过程逐渐结束。
对大学生研究没有从丧失与哀伤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失恋的应对和情绪反应被认为是负面的,需要调整的。如果从丧失角度看,经历丧失就需要度过一段时间哀伤过程,面对丧失,哀伤是自然的,哀伤是过程是修通丧失,避免形成创伤的过程。可能许多哀伤反应属于正常反应并不需要干预和介入。目前哀伤研究集中在亲人丧失以后的哀伤,确认和理解丧失的真实性是重要的哀伤任务,哀伤过程有利于丧亲个体的复原,丧亲个体会通过哀伤过程获得内在心理的重组和平衡。正常的哀伤过程,多指丧亲,需要6-24个月的时间,如果能够完成哀伤任务,个体就能够从哀伤走向复原,对于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哀伤,结果就产生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青少年的哀伤往往被忽视,甚至造成哀伤剥夺,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需要重视青少年独特的哀伤表达方式。
哀伤理论中,阶段理论1970年bowlby提出哀伤阶段理论模型,包括震惊或者麻木,寻找和渴念,沮丧,重组或者恢复。过去是丧亲哀伤,现在发展到丧友哀伤,智力障碍家庭哀伤,失恋也是哀伤。
失恋的哀伤阶段
阶段1:分手的1-7天,初分手时清醒,行为反应强烈。男生可能在极端清醒控制下寻求刺激,语言或者肢体暴力寻求发泄,女生往往哭泣发泄。
阶段2:分手后2-4星期,情绪低落,行为减少,转移注意痴迷其他事情。切断联系,连接。
阶段3:分手后6-12个月,寻找与分手者的连接,怀念过去,重新挽救。被动分手的尝试了解分手原因,或者猜测分手原因是不是改变调整,尝试挽救。了解近况,信息。
阶段4:放下感情,适应并且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一年左右,不再期待,放弃挽回。发下来,走出来。准备接受新的感情。
特定哀伤反应
1、
2、
3、
失恋以后经历大哭,寻求刺激,愤怒,失眠,情绪低落,丧失兴趣,转移注意,寻求丧失对象连接等哀伤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丧亲,丧友,失独差不多。经历一段时间逐渐平复,失恋是一种亲密关系丧失,也是经历哀伤过程。失恋以后的负性情绪,行为反应是理解正常的哀伤反应,要给予正常化,不仅不能简单定义为负面的,病理性反应,需要给予理解和关怀,恰当的心理评估,不过于主观以去掉这些反应为目标的进行干预。
大学生失恋的哀伤反应存在一定阶段性规律,就是失恋以后的情绪,行为反应强烈,颓废和转移注意力,寻求与失恋对方连接,放下和开始适应生活4个阶段。与其他模型差不多。
失恋丧失的是关系,由于失去的对象仍然在于现实生活做,存在潜在重新恢复的可能性,这些与丧失亲人,重要他人去世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真实连接不同。失恋者会直接,间接方式跟对方确认丧失的真实性,希望再发生连接。对亲人去世说是不可能的存在。显然,失恋以后确认丧失的真实性有一定困难,而确认丧失的真实性是哀伤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他哀伤任务的基础。即使有分手痛苦但是仍心存希望的失恋者,如果在寻找对方连接过程中知道对方有新的恋爱,再次引起情绪情感反应,二次哀伤,使哀伤过程和体验更加复杂。
失恋因为一定因素影响,有一些特殊反应,如因为客观原因不少情感破裂的分手,失恋者往往比较多对未来可能恢复的期待。在分手初期,主动方和被动方情感反应不同,主动失恋者,轻松,愧疚,情绪低落。这些也是需要理解,关注。被动失恋者更容易产生愤怒,不解,强烈情绪反应,哭泣方式哀伤。对情绪反应强烈的被动失恋者,需要对他们的自己冲动攻击倾向给予关注,并且及时提供必要的危机干预。女生,男生反应不同,失恋以后采取流泪,哭泣的哀伤反应,女生多。
大学生失恋以后的集体生活更加有利于失恋者获得情感支持,同辈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社交媒体擅长使用者,大学生失恋反应常常以社交媒体作为与恋人连接和断绝的重要方式,使用社交媒体寻找与分手对方连接是许多失恋者都采取的行为。三分之一的会去查看分手对方的页面,一半人承认自己会去对方的社交主页上寻找分手对方与新欢的照片,社交媒体的弱联系,比强联系(直接电话,短信)更阻碍分手以后的情绪恢复。网络发展,失恋以后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哀伤及哀伤结果需要研究。
失恋者自我表达,走出来,发下来,进入了对过去经历的接受的最后阶段。中国文化语境,发下是指行为上对于物品,重物的搁置,发低,停止。也可以是心灵的重视程度降低,释怀,结束,看开。使用在道教佛教。失恋的放下是情感的释然状态,与西方研究的哀伤结束的表达为接纳,恢复不同。体现不念过去,着眼未来,拥有平和的心态,有一定文化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