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规律与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10月10日
现代人的心理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其压力源也是很多,如竞争压力,人际压力,成功压力,婚姻压力等。其中,生活规律的破坏,颠倒,紊乱,也是重要的心理压力源。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夜生活等,就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今,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不仅是夜生活,而是熬夜的生活,成为新常态。现在生活方式疾病是越来越多,其中生活规律性的问题,不能再忽视了。
一、人是规律的生物。人的生命,生活具有其规律性,其规律性是因为人类生命本身特征,如心律;是因为自然环境外部特征,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文化环境变化特征,如晚上七点钟,老年人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的生命节律性,是人适应环境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对生命健康最有利的生活方式,甚至是血的代价得出的结论。如一日三餐,如国人午休等。这样的规律性需要探索,建立,完善,适应的过程。如果出现变化,并且超过人的适应能力,就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如适应问题,适应障碍等。
二、违背规律有代价。生命的节律,生活的规律,是如此深刻刻画在我们的生命,人格,生活中,影响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环境的变化,都需要我们去适应,所谓适者生存。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身体内环境。适应快,适应好,就能够维持健康,更多幸福。如果环境变化太快,太大,太奇,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适应能力水平,往往就出现问题。因为适应,就需要消耗身体能量,心理资源。难以适应可能出现问题,或者在适应过程中,消耗的大于得到了,也可能出现问题。如互联网时代的熬夜,就对身心健康提出强烈的挑战。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往往就形成生活压力,长期压力,就出现消极情绪反应。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所谓生活方式疾病,都是这样造成的。
三、恢复规律保健康。健康是人类基本需求,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获得快乐,幸福的基础。问题是,现代人非常重视养生保健的同时,却对生活规律的破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可以说是一边破坏,一边保健。其实,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重建科学,有序的生活规律。最起码的是,作息时间需要规律性。如吃饭,睡觉,排便,活动等基本习惯,基本规律,按照最合理的方式确定,而不是随便改变,非常紊乱。很多人的睡眠障碍,心理治疗的第一个任务也是生活规律,睡眠规律。千万不能折腾,规律使人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