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失能老人照护者的抑郁

标签: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失能老人照护者抑郁症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少数民族失能老人照护者的抑郁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5月26日
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2011年,新疆60岁以上老人240万人,占总人口的11%,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成为重度老龄化地区。2013年,新疆维吾尔族占48%,汉族38%,哈萨克族7%,新疆老人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居家照护者在照护老年人过程中,长期承受巨大的经济,心理,生理压力,照护老人过程中有抑郁,焦虑等问题。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中抑郁情绪明显,照护负担和社会支持与照护者抑郁情绪有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比较低的照护者负担有利于照护者及被照护者心身健康。
由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与汉族不同,照护老年人的理念可能不同,在照护老年人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心理体验和照护负担。
工具使用,失能老人标准:年龄大于60岁,丧失部分或者全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超过17分为功能下降,1-2项做不了是轻度失能,3-4项做不了是中度失能,5-6项做不了是重度失能。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居家照护者照护负担量表zbi,包括照护者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经济,社会生活。社会支持量表ssrs。
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者抑郁情绪检出率是38%,不同程度的照护负担,社会支持不同,检出率不同。照护者抑郁检出率低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老年人失能程度比较轻,照护者照护负担比较轻,社会支持比较高有关。照护负担与照护者心理健康呈现正相关,有照护负担比无照护负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对社会支持不满意的照护者容易遭受压力和抑郁,低社会支持的人容易抑郁。
高社会支持,高家庭收入,照护者老年人花费少是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性因素,barrera认为社会支持是物质的标准,行为的标准,亲密的交往行为和指导,反馈,积极的社会交往。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社会生活形成互助,互惠,互动,合作的社会关系。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在社会生活中,通常参加礼拜,聚礼等各种各样的宗教仪式活动,探病,天课,施舍,参与公共建设,处理各种矛盾等公共活动,这些仪式活动中相互关心问候,相互交流信息,相互交往,这样生活互助关心有助于减轻居家照护者生活压力,得到精神安慰,降低了抑郁情绪发生。家庭收入高是保护性因素,与家庭收入低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一样,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家庭经济主要是以单一的种植大枣,瓜果,放牧为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远低于新疆居民的平均水平。由于失能老人往往合并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高额的医疗费用增加了经济负担,增加了照护者的心理压力。每天照护超过8小时,照护超过5年是居家照护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本调查对象是平均年龄40岁,女儿,儿媳妇照护者达到72%,与汉族女性居家照护者平均年龄64岁,并且配偶照护为主不同。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家庭很重视把女儿培养成为有熟悉家务,勤劳的特点的人,女儿除了物质帮助,还需要帮助老年人做礼拜,提供老年人一个安静,干净的居住环境,使老年人精神,心理,自尊得到满足。她们认为,照护好老人,尤其是生病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从而不会抱怨什么,更不会认为照护老人是一种负担。因此,照护者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导致个人休息时间,社会生活受到影响,尽管精神负担比较轻,但是长期照护引起照护者健康状况而产生心理问题,建议通过加快少数民族日间护理中心的建设,减少照护者的照护时间缓解抑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