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016-02-04 09:07:42)
标签: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亲社会行为

利他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2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比例不断加大,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加。全国妇联2013年《中国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留守儿童6000万人,全国流动儿童3581万。他们原来生活环境一致的群体,因为生活需要,成长的物理环境及心理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农村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那么让孩子随着流动或者留守?如何在流动,留守的情况下让孩子更好的发展环境。

   利他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比亲社会行为(助人或者所企图的助人行为),利他亲社会行为更加纯粹。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社会自我概念,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因素很多,包括外部环境因素的负性生活事件,心理环境因素的重要人际关系。负性生活事件是指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经历的刺激性事件,这些事件需要个体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应。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没有明显不利影响。比较留守儿童,流动对改善儿童的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社会资本和教育资本状况有一定积极作用。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更容易导致流动儿童更多的内外部问题行为,留守儿童更多的抑郁,反社会行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有保护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直接作用上,亲子关系能够预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流动儿童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能够预测问题行为。另一方面体现在调节作用上,亲子关系能够调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在负性环境下发生问题行为的可能。

   工具使用,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capbq,生活事件量表leq,包括日常生活事件,重大生活事件。社会心理处境分化量表sprq

   研究显示,小学生流动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显著多于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显著低于留守儿童,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显著好于留守儿童。从儿童社会行为表现,物理环境,社会支持3方面进一步证明留守对儿童更加不利,流动给儿童带来的是相对比留守农村更加积极的效果。城市环境虽然对流动儿童不熟悉,需要儿童去适应,可能还需要面对歧视,排斥,但是城市的教育,文化环境为流动儿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开阔了流动儿童的视野,使儿童享受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使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流动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显著好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物理生活环境没有改变的基础上,还要与父母分离,除了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外,留守儿童缺少了重要的人际支持源-父母支持。虽然现在的通信手段非常发达,但是替代不了陪伴在儿童身边的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师生关系上,留守儿童低与流动儿童,可能与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状况有关,留守儿童的自尊下降,孤独感加强,抑郁增加,师生关系水平可能受到这种心理状况影响。

   利他亲社会行为的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显著预测利他亲社会行为,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利他亲社会行为,比较物理环境看,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影响更大。说明家长,儿童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负性生活事件虽然对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有负面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对儿童发展提供的人际支持,可以通过人际支持缓解或者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给儿童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研究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和重要人际关系对小学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机制有差异,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上。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高于留守儿童,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的促进作用更大一些。可见,对留守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导致了亲子关系对其作用减弱,他们很容易依恋转向老师。这些与流动儿童相反,流动儿童拥有稳定的父母支持,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环境差异,生活习惯等原因,师生关系对其影响可能需要比留守儿童更长的时间,作用更小。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