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拒绝上学行为影响因素

(2016-01-15 13:17:15)
标签:

拒绝上学行为

儿童青少年

心理障碍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儿童拒绝上学行为影响因素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114

   拒绝上学行为srb是指50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不是由于家庭贫困或生病,而是由于某些心理,情绪,社会原因,导致拒绝上学和/难以整天坚持在课堂学习的现象。国外研究srb已经一个世纪,并且形成系统srb治疗指南。我国一些农村初中生40%不上学,甚至达到70%

   拒绝上学行为的诊断标准:1、在近1年内,连续≥14天完全不去上学;2上学,但是在1天中会离开学校或者缺席某些课程;3、上学,但伴有激烈的早晨不当行为,如发脾气,拒绝离开家;4、在学校表现出不寻常的痛苦而向父母或者他人请求不上学;5、经常迟到。符合第一项就可以诊断,符合其余2项也可以诊断。排除标准:1、生理/躯体疾病无法上学;2、退学;3、家庭或社会等无法抗拒的因素而无法上学,如无家可归或者为了逃避虐待等造成的不上学;4、家庭功能失调,如缺少父母监督;5、精神发育迟滞和言语沟通困难者。符合一项可以排除。

   工具使用拒绝上学评估量表srbs-r,语言分析包括人际关系,学校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学习态度。

   拒绝上学行为,存在精神障碍原因,一般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居住地,家庭收入。直接原因包括(前3位):学习压力大6%,考试频繁作业过多6%,只呆在家3上网,睡觉6%。其他原因包括:同学的威胁恐吓,老师教学水平差,作息时间不合理,学校要求过多,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苛刻,父母过分干涉,父母拿同龄人比较,学生反对排斥现在教育体制,想学其他技术。

   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是由于多心理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行为反应模式。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还给家庭和谐,学校教育,社会稳定带来短期和长期的影响。Weiner认为拒绝上学是一种明确的心理疾病的外显症状,拒绝上学可能是精神障碍的预兆。研究显示43%的存在精神障碍而出现拒绝上学行为。可能是因为,社会转型,独生子女养育观念,学校教育偏离,带给学生长期慢性心理压力,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

   一般影响因素,年龄,居住地,家庭收入是影响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学生除了生理迅速发育,对世界认识深入,社会化进程的提高,社会责任的增加,对学习产生拒绝,一定程度是他们对未来所面临问题的回避和退缩。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拒绝上学多,家庭收入高比家庭收入低的学生更愿意去上学。可能与城市比农村更能够认识到知识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城市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更多,来自外界客观支持更强大。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念认为个体在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感混乱。这时候青少年承继于儿童期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责任,而进入一种合法延缓期,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责任。拒绝上学行为可能是个体在合法延缓期的一个体现。城市孩子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多于农村,这些有利于他们用更加成熟的方式处理这样的延缓。在直接原因调查中,学习压力过大,考试频繁作业过多,只愿呆在家中,是3大原因。美国学生拒绝上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离开学校时间过长而不愿再回学校,2、可以轻松获得毕业证书而不上学,学习压力大,作业过多完不成是5位由于。这些与东西方不同的教育模式,人文背景有关。西方教育强调自主学习,重视学生主体性发展。东方学生更多是权威式被动学习,压力大,自主学习差。在拒绝上学直接原因看,孩子与父母存在差异,尤其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母权威式教养方式,忽视了学生自主成长,造成学生主体性逐渐丧失。拒绝上学行为可能是这种主体性丧失的一种反抗或者延伸的表达,体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儿童拒绝上学行为影响因素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