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心理状况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6年1月11日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006年,中国残疾人已经达到8296万人,占6%。残疾人存在自卑心理,抑郁情绪,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
工具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包括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伤残等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残疾类型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结果显示,66%的残疾人可能存在心理症状,说明残疾人比健全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同的人均收入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经济水平对心理状况有显著影响。二级残疾人问题高于其他残疾人,可能是因为二级进入相对于一级残疾人,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相对于三级,四级残疾人却面临更多生活压力。
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或者抑制残疾人心理症状的产生,残疾人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使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应对压力与挫折时容易极端,冲动,引起心理问题。婚姻状况正向预测,说明丧偶不利于残疾人抑郁症状好转,不良婚姻状况是残疾人心理症状的催化剂。先天残疾人比后天性残疾人的心理症状少,可能是由于后天致残率者对于残疾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未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导致心理更加挫折。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