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需要临床艺术家

(2015-05-21 10:50:29)
标签:

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

精神医学

动机

患者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中国需要临床艺术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5521

   精神科医生与其他科的医生最大不同,在生物医学之外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做人类肉体与灵魂的工程师。但是这样高大上的理想形象与严酷现实的分差十分巨大。当前,中国精神科医生在人口的比例及在医生的比例非常低,因为学习成绩好的高中生想学医的少,医学生想做精神科医生少,具备比较全面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更少。因此,在精神医学领域想得到这样逐级稀释的过程中得到理想的从业者,非常不容易,非需要一种新的逆向推动力,新的催化剂。

   需要分析精神科医生的从业动机,思考精神科凭什么可以让人们觉得这个职业可以满足其重要的需要,从而决定以此为业,为生。太理想,太现实,可能都没有好答案,因为人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动机其实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参考需要的心理学理论,各层次,各方面的建议,切实提高这个行当对于不同准备状态和背景的人的吸引了。

   下面是一些对人们从业动机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一些是精神科独有,一些是躯体弱势专业甚至所有临床专科共有:

   一是医生从业环境恶劣,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屡受暴力攻击,缺乏安全感;

   二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污名化殃及专业人员,精神科人员有耻感,自卑感;

   三是医学理论模式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导,这是一种东施效颦的模式,一方面单纯的生物精神医学模式既满足不了临床需要,又落后于生物医学主流,与其他基础,临床医学分支的交流合作少;另一方面许多精神科医生对学习心理学知识,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培训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临床治疗中也懒得或者不屑于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以至于工作模式落后,治疗手段单一,许多疾病疗效欠佳;

   四是与二、三相关,患者知晓率,求助率不高,诊治病种有限,大量本来属于精神科的精神障碍患者求助其他科室,中医,非医学心理咨询结构,甚至民间巫医,游医;

   五是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医疗价格体系扭曲,靠规范治疗不能生存,人性化服务要倒贴初步,个人经济收入远低于其他专科医生,以至于演化出有违科学原理和伦理规范,与国际水准相差甚远的医院管理制度和行为,阻碍了科学,人道,文明的现代精神医学理念和技术的开展;

   六是专科医疗机构工作实施简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好,人均诊治,管理的患者数太多,工作负荷重,病房患者密度高,缺乏符合专科特点的有利于专业人员心身健康及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人道环境;

   七是学习,进修机会少,无督导制度。

   这样的一个有一定危险,受歧视,寂寞,服务对象难对付,挣不到钱,单调,艰苦,而且进步及上升通道有限的专业,足以对大多数医学生产生阻吓作用。

   那么,选择精神科医生的人是什么人呢?这些人比较常见:

   一是对助人事业有高度献身精神,博爱,利他动机特强,就是超我比较强的人;

   二是对精神医学有强烈的智力兴趣,欲对有关神经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深入探索的人;

   三是受自我改善动机激励的人,如:成长处于逆境,心理创伤比较多,自己感到在人格发展、情绪调控、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自我探索、改善、疗愈需要的人。可能包括助人情结的人,即那些强烈自卑感,缺陷感,欲通过努力为弱者工作而补偿性地满足权力欲的人;

   四是现实生存方面考虑的人,如考研和就业,选择居住地,照顾家庭等。有的人觉得相比其他专科的工作负荷,成就压力,精神科体力消耗小,收入其实也不低,足以养家糊口。

   一般说,前面几个动机是比较早形成,层次比较高,比较内在,作用时间比较长久的动机,大概只对一小部分人起显著影响。后面一种动机,一般形成比较晚,具有比较多的功利性,适应性价值,对很多人产生影响,是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管理性举措强化或者弱化的动机。

   针对这些不同动机的策略和建议:

   一是国家通过立法,行政举措,大众教育进行引导和促进工作,提高精神科地位,改善从业人员的处境;

   二是医学教育增加相关学科课时,改良课程,加强科学性和人文性,传达精神医学、精神科医生的良好形象,做好未来精神科医生的培养,塑造工作。如大学医学院第一学期就教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课程,对优秀学生立志做精神科医生起明显作用;

   三是医疗机构与国际标准接轨,向患者提供全面的,人道的服务,改变当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服务内容单一,封闭式管理,实施简陋的状况,降低人们对精神科的负面看法和恐惧。尤其应该在综合性医院广泛开设精神科,有效地让精神医学重返医学主流,提高医学生从事精神医学的兴趣,从而最快增加精神科从业人员的人数,提高精神科的技术-经济地位,同时收复流失的大量患者;

   四是在医学模式方面,提倡精神医学走一条科学与软科学结合的双轨之路,精神科医生脚踏两个风火轮-在临床层面,精神科医生在生物医学之外,还应该具备文化意识,伦理意识,都应该会做心理治疗,改变精神科医生因与患者沟通少,权力关系不平等,过度依赖药物治疗而形成的冷漠无能的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