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路径
吴家硕
讲课
吴剑
记录整理
2014年10月24日
(吴家硕介绍:吴家硕,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毕业。现任台湾长庚医院睡眠中心及睡眠科临床心理师、台湾临床心理学会会员、台湾睡眠医学会会员、合格睡眠检查技师。长期担任台湾长庚医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团体”首席心理师,以及多次担任台湾省台北市、金门县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失眠团体治疗首席心理师,是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医学、睡眠生理记录检查、催眠治疗、情绪及压力管理、放松技巧等领域的权威专家。)
综合性医院应该有睡眠门诊,门诊需要对睡眠进行临床评估,临床治疗。临床医生需要与心理咨询师合作,治疗失眠者患者,如果不合适心理治疗的,可以使用中医药治疗。进行临床评估PSG,使用多导睡眠仪检查,问卷调查,睡眠日记(主观评价),活动-睡眠记录检查(睡眠腕表),评估问卷等。
进行临床治疗的:睡眠习惯,刺激控制法,睡眠限制法,光照治疗(时钟治疗),认知疗法。治疗模式:个体治疗,小组治疗,6-10人比较合适。团体治疗:需要6-8次(后面2次可以增加正念-内观疗法)
临床路径包括分析原因,了解机制;行为训练;生理放松(核心);睡眠药物;调整信息,暗示治疗;规律生活。
一、
认识睡眠机制与失眠原因。认识小组成员,介绍治疗案例;失眠机制介绍;失眠原因问题讨论;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家庭作业:我的失眠症原因。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效果差不多,药物长期使用,效果差,副作用大,认知行为疗法好。患者需要志愿参加,才能配合,做作风,常参与。介绍案例,是开始暗示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是有效的。失眠原因3p分析,前置因素:容易产生失眠的个人特质,如完美主义,生理时钟,遗传,焦虑;诱发因素:导致失眠开始发生,如压力事件,情绪困扰;持续因素:让生命长时间维持下去的因素,如不当药物使用,不良睡眠习惯。这些因素失眠前没有,失眠后产生。有些人,难以睡眠,就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这些是失眠以后才做,结果更加兴奋,更加难以入睡。(错误的调整方法,大约有60个持续因素,如中医说11点睡子午觉,是一种排毒,一定程度增加压力,睡眠更加问题)。
二、
放松训练,助眠行为技术。讨论家庭作业,失眠3p原因,增加小组凝聚力。失眠cbt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助眠行为技术。睡前助眠行为,刺激控制法,睡眠控制法。1、睡前助眠行为:放松时间,固定活动,建立睡前放松习惯,如洗一个温水澡,吃个小点心,或10分钟阅读。烦恼笔记本,一系列与睡眠有关的行为,与睡眠产生良好联系。就象母亲给孩子入睡一样,洗澡,牛奶,换睡衣,刷牙,讲故事,慢慢孩子就开始睡了,按照顺序进行。患者需要重新养成。也是成人的自我暗示,呼吸法(小狗睡眠视频);2、刺激控制法:床只留给睡眠用的,有些人床上不能睡,沙发能够睡;我们想睡觉才上床;躺了一段时间没睡着便要起床;重复2-3次,直到上床睡着为止;固定时间起床,并且形成习惯。刺激控制法,单独使用效果也是不错的,通过调整入睡时间,睡眠数量,总睡眠时间增加。比较刺激控制法,睡眠限制法,放松训练,睡眠卫生4方法,刺激控制法效果最好;3、睡眠限制法:调整睡眠时间以维持最佳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床上时间=睡眠效率,大于85%才是正常。如果低于85%,那就需要压缩睡眠时间,可以使用腕表计算睡眠时间,这样提高睡眠浓度。总睡眠时间,控制在不少于45小时就可以了,反复计算效率比,如果效率提高就再延长,每次延长15-30分钟,效果不错,睡眠效率从60%,提高到88%,可以加放松训练。睡眠时间上,患者可能会讨价还价,也是正常,共同寻找最佳睡眠时间;4、放松训练,包括腹式呼吸,渐进式深度肌肉放松训练等。
三、
生理时钟与放松训练。讨论家庭作业,助眠行为技术的执行;失眠cbt技巧,放松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失眠cbt技巧,生理时钟与睡眠。渐进式深度肌肉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辅助方法。腹式呼吸法:默念集中注意力,充分换气,净化血液,调整自律神经。家庭作业:执行助眠行为技术,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法的练习,每天至少2次,调整生理时间,记录睡眠日记。
四、
认识助眠药物,常见睡眠疾病。讨论家庭作业,助眠行为技术与特质生理时钟的这些;失眠cbt,助眠药物的认识;失眠cbt,常见睡眠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实施减药计划,每星期减少一次,可以数量减少,或者时间减少2方法。这些方法加刺激控制法,效果更好。不能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因为失眠出现反弹。药物使用也是心理压力,需要逐渐取代,减少药物依赖。入失眠者患者,从依赖药物,到依赖其他,如放松训练,是为转移,替代。家庭作业:这些助眠认知行为技术;放松训练的练习,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法的练习,每天至少2次,并加以记录;填写睡眠日记。
五、
睡眠信息调整。改变认知想法,从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转变成为自己是有能力对抗失眠问题;对于失眠的影响所产生的一些不合理想法,会对失眠形成更多的焦虑,更加严重;不良信息,要形成因为睡眠而上床;挑战不合理信念,矛盾意向法。诱发情绪,行为表现,形成上床-失眠的条件反射,问题连接。建立,取代新的想法,不睡眠,不见得影响工作,生活,如果睡眠,情况更好。信息调整,治疗失眠者,长期跟踪效果最好。看看《盗梦空间》,想法改变,客观就改变。想法不改变,仅仅是放松训练,只是睡眠改变而已。放松是辅助,CBT是核心。
六、
效果回顾。失眠原因-习惯调整,行为技术,失眠复发的处理。失眠症的原发性,继发性,需要区别。不管是什么失眠,失眠的害怕都是一样的。饮食,运动,对治疗失眠症也是有加分。技术方面,过去使用药物治疗失眠,患者对药物又产生恐惧,临床医生需要转介心理咨询师。如果是一个老年人,长期使用药物,剂量不大,就无所谓了。因为如果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效果代价大,不必要减少药物,不必要转介。多梦,也不需要转介,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使用多导仪进行检查,评估,或者使用治疗性诊断。睡眠感差,主要还是主观感觉,使用睡眠腕表进行调整。
http://i01.pic.sogou.com/5463b9f42487e96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