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初二现象”的应对

(2014-10-20 14:24:16)
标签:

育儿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谈“初二现象”的应对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1020

   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初二现象”,也就是说初中二年级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如网瘾。我过去常常说,网瘾的帮助模型是:初中生,二年级,男生,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家庭。

   根据网络上检索,“初二现象”是: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性断乳期”。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初二,两极分化开始。初二正处于初中生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有的人会叛逆开始''不走寻常路'',成绩越来越差,开始叛逆。而能稳住心态的人会努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初二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初中的两极分化。

   为什么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会出现心理剧烈变化呢?一是生理变化,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特别是男生,就出现性困扰;二是感情问题,一些初中生开始谈恋爱,就是父母说的早恋;三是叛逆心理,因为心理上开始独立,与父母关系比较紧张,叛逆期;四是学习困难,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老师教育比较具体,不少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不错。如果继续使用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那就不能适应,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心理压力。初一的学习失败,继续影响到初二,开始自暴自弃;五是网络诱惑,因为压力,没有正确有效减压方法,网络游戏就容易上瘾;六是人际关系,因为逆反心理,与父母关系紧张,老师关系不密切,伙伴成为重要交往对象,交往不好就形成人际关系问题,选择不当,就形成问题少年。

   如何应对“初二现象”呢?一是家长应对,主要还是家长应对,需要调整教育方法,以结果教育为主,重视平等教育,重视心理成长,重视关系建立,重视心理减压,重视共度危机;二是老师应对,特别需要重视那些问题少年,初中生是他们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与家长合作应对,重视青春教育,重视学习方法,重视心理素质,重视班级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