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性症与性别认同

(2014-08-16 10:39:51)
标签:

情感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易性症与性别认同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4816

   性别有5个层次的概念,染色体性别,解剖学性别(乳房,阴茎等生殖器性别),社会性别(家庭抚养性别,公民性别),心理性别(自己认为的性别),性腺性别。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的基本邵武市特性上属于男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理解性别的坚定性,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性别认同成于18个月-3岁,之后就相对稳定了。研究显示,儿童在5岁,性别认同达到94%85%能够准确说出3条以上女孩子和男孩子的区别,而且女孩子明显优势于男孩子。大部分个体认同其解剖学性别,即心理性别认同解剖性别,但不总是如此。如一个生物学的女性或者男性,清楚知道生物学性别,心理上感到自己是异性,并且渴望改变自己的生物学性别,1949cauldwell第一次不这样现象称易性症,这些人是易性症者。

一、易性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易性症是一种性别认同或者性别角色发生严重障碍,自信自己是与外生殖器所已表示的相反的性别,对自身性别有逆反心理,厌恶自身性别并持续存在转化,自身性别的强烈愿望的性心理障碍,这种强烈愿望表示由于想获得社会文化的好处。属于性身份障碍,虽然从其性爱倾向来说,易性症者为纯粹同性恋,但由于他们自视为异性,原来的同性在其观念上就变成异性,所以实质上他们所寻找的是还是异性伴侣。Ccmd3诊断标准:1、期望成为异性并被别人接受,常希望通过外科手术或者激素治疗而使自己的躯体尽可能与自己所偏好的性别一致;2、转换性别认同至少持续2年;3、不是其他精神障碍,或者染色体异常。

二、易性症的原因。原因现在没有答案。与遗传,生理,心理,环境因素有关。由于易性症的解剖学特征与其性别认同或者性别角色之间不协调,尽管他们拥有某种性别的解剖学特征,但是他们认为自己属于另外一种性别。这种矛盾使他们感到焦虑,并且希望摆脱现在的性别特征,加入另外一种性别人群。想由男性转变成为女性的易性症者把自己知觉成为女性,由于命运作弄,他们才会带着错误的性器官出生在这个世界。另外一些想变成为男性的女性,认为自己是一个困在女性身体中的男性。托马斯曾经是男性,40岁决定以新的性别开始生活。曾经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非常确信我是被指派到了一个不适当的性别-男性中,在我的内心我知道自己是女性。Harley发现,易性症的睾酮有关基因与他人不同,可能导致男性易性症者不完全男性气质。易性症报告,3-4岁就感到不同,一些天生的因素导致他们的执着,并不是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的人认为怀孕母亲身体过高的雌激素或者雄激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响,会雌化男性胎儿,或者雄化女性胎儿。精神分析强调前俄狄浦斯期阶段与父母及抚养人的关系对性心理障碍的影响。Person认为易性症是由于个体没有解决分离焦虑导致的。Stoller认为与母亲过多亲密接触,而不是担心分离,加上父亲没有能力阻止男性的过度女性化,宣传易性症本质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认知重视父母教育和观察学习在易性症的作用。易性症更多的是哥哥。易性症的父母对儿童所表现的交叉性别行为不仅不加阻止,而且在许多情境下明确鼓励,造成生理上性别与后天习得性别认同冲突。

三、   性别认同中的先天后天之争。生理决定论是性别认同先天观念的中坚力量,也是性别生理本质主义,以生物学为基础,提出生理即命运的口号,强调男女生理的差异是他们性别认同的决定因素,认为男女生而有激素,解剖学,染色体的不同,这些不同让男性表现男性气质,女性表现女性气质。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认同有生理基础,如果否认生理基础,就成为绝望的相对主义者。现代医学证明,不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刻决定胎儿性别,实际上, 胚胎有发展成为男性或者女性的内部器官潜能。怀孕7周后,如果没有胎儿雄激素分泌,即使是性染色体是XY,个体也不能发展成为正常男性。这个时候的雄激素决定了胎儿的男性性别认同,如果不足,就产生女性性别认同。如犹太教的割礼传统,实施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男孩子阴茎缺失,以后父母给他们做性别转换手术,女性性激素治疗,并且作为女孩子抚养,发现他们大部分还是表现典型男性特征。性别认同在相当程度是子宫决定的。医学专家认为性别认同倾向在怀孕前3个月内形成,尽管孩子几年后才会语言表达性别认同:当大脑暴露于睾丸酮子并被男性化后,再对这个个体说你是个女孩子是完全没有用的。性别认同起源于个体基因的差异。不过,雌雄同体的研究说明生理因素仅仅是影响性别认同的一个因素,雌雄同体是同时具有睾丸或者卵巢,不是同时具备,性腺和染色体性别是一致的。因此,XX染色体和卵巢不是女性行为模式的必要条件。社会建构主义是性别认同后天论的主导力量,性别是社会和个人共同建构的结果。观念认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许多差异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因相互作用。社会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人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经过社会建构后成长为男人和女人。男女气质都是后天获得的,女权主义者波伏瓦认为: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父母及社会的期望使他们对婴儿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婴儿的反应方式。由于社会期望形成社会压力,两性的大多数成员就产生一种明确的归属于一种性别群体的性别认同感,从而自觉采取一些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18个月前没有性别倾向,2岁以后儿童行为爱好的性别倾向比较明显。如果儿童达到一定年龄不能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性别,不能使自己对性别的心理体验与他的实际性别一致,而是模仿异性的衣服,言行,达到一定程度就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的可能。极端本质主义认为一切是生理决定的,极端社会建构认为一切是社会建构的。前是强调天生的自然基础,后2是强调养育的作用,社会条件,社会权力关系,个人选择。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生物,心理,社会作用的结果。

四、走向整合-超越性别本身。20世纪70年代,女权主义同性恋研究者开始强调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性,发展起来的酷儿理论受到关注。酷儿理论从同性恋和易性症的角度提出问题,质询对性,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的传统理解。酷儿性指的是难以适应分类,所有那些自称为酷儿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难以为他们分类。男性气质的女性,女性气质的男性,同性恋者,易性者,易装者,许多难以分类的人感到,我的自我不仅仅是这样的,我比这个要多得多。酷儿理论抛弃了单一的,永久的,连续的自我,取而代之的是表演性的,可变的,不连续的,过程性的自我概念。并且不断重复和不断为它赋予新形式的行为建构而成。酷儿理:它欢迎和赞赏一幅更宽广的性与社会多样性的图景中的差异。强调社会性别的相对性,认为生理性别虽然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Sedgwick说:某种文化中两极对立的分类,实际上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动态的关系中。这种不稳定和动态的关系,形成了性别角色标准不断变化的原动力。许多学者认为dsm应该消除易性症,如同1973年消除同性恋一样,因为这个诊断使性别角色标准进一步制度化,忽视性别角色随着社会发展出现变化。Ault呼吁:在易性症的诊断广受争议的时候,我们认为精神病学把它制度化是为了重新确定现在对性别和性的观念。易性症的症状描绘主要表现了个体和社会的冲突,这是违反APA的规定的,还由于其诊断框架,以及对孩子与成人的处理方式内部的矛盾和不一致,这一诊断都应该受到质疑。由于易性症这个术语本身所存在的困惑及所导致的歧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医学专家都不再使用它。事实上,在两性的维度上,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双性化模型认为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为并不是最适应的行为。问题的关键是,无论个体选择了什么性别,只要能够适应它,能够悦纳它,那么对于他来说,其性别身份就是合适的和成功的。真正的性别应该是超越性别本身的,它给人带来一种完满感,希望感和力量感。当在界定健康的个人功能时,应当抛开与性别有关的特质,当性别角色的超越发生时,人就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正义,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