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的识别与干预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年11月13日
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已经逐渐转向于对前驱期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以降低精神病的转化率和改善临床结局。Dsm-5建议使用精神病风险综合症PRS,或者轻微阳性症状综合症APS,来描述一种显著增加精神病性障碍发生的临床状态。PRS在1-3年内转化为精神病的比例为22-36%,是普通人的10倍。早期识别PRS并且实施管理策略或者干预措施能够阻止或者延缓精神病的发生,降低住院率和增加功能恢复。因此识别PRS并且了解临床特点是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
我国对PRS的研究还是起步,在普通人群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轻微精神病性症状,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导致精神病的发生,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其他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住院率。大学生的精神病前驱症状比例更高,达到10-43%。
工具使用16条目前驱期问卷PQ-16,包括感觉异常,思维内容异常,阴性症状。精神病风险综合症结构式访谈sips,包括精神病风险症状量表,精神病综合症量表,精神病风险综合症标准,分裂型人格障碍清单,精神病家族史吴剑,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精神病风险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一般症状。Sips可以诊断3种prs亚型:轻微阳性症状综合症aps,短暂间歇性精神病综合症bips,遗传风险和功能衰退综合症grds。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
结果显示,大学生prs发生率是4%,在成年早期和青春期,轻微阳性症状的出现频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内非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prs流行率为4-5%,这些与目前大众对prs认识有关。患者及监护人的治疗动机比较弱或者无,服务者提供的资源缺乏,可能导致临床症状未在医疗机构聚集的现象。
Prs的精神病理症状表现出轻微阳性症状明显多于其他症状特征,异常思维内容和猜疑被害观念最常见,这些与就诊prs的病理特征分布不同。对就诊的精神病风险临床特征分析显示,最常见的轻微症状是阳性症状:社会孤立,功能减退,意志缺乏;其次是集中注意力困难,多疑被害观念,知觉异常/幻觉。精神病风险症状的阴性症状,瓦解症状,一般症状与精神病风险诊断无关,可以作为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评估指标。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功能完好,风险症状比较轻微,可能是本研究分布不同的原因。普通人群已经存在一定比例的精神病风险症状,未来是否求助,不得而知,对普通人群prs风险症状长期随访,评估临床结局,对prs诊断体系的建立意义重要。
Prs患者共病精神障碍比例高,以抑郁症,焦虑症为多。抑郁症对社会功能的损害特别严重,但是抑郁,焦虑不影响prs转化。处在前驱期的精神病风险个体可能会经历内在的压抑性紧张,表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精神病理机制可以看做一种真正维度网络,各症状之间相互联结和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态固定。
研究显示,在普通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精神病风险个体,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现象比较普遍,prs并不意味着日后指向精神病的发作,但是高比例的精神障碍共病现象值得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