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凤:“年轻”的老主任

标签:
日报主任医师氛围于心不忍重担健康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陈桂凤:“年轻”的老主任
□本报记者 朱
玲
|
|||
|
|||
【人物名片】南平市人民医院外一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主任医师。 在2006年5月加盟南平市人民医院前,陈桂凤主任是南平市第一医院的一名退休医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肝、胆、脾、胰、胃肠、甲状腺、乳腺、食道、肺、急腹症等外科诊断和手术治疗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是闽北医学外科领域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师。 2006年,南平市人民医院外一科原科室主任辞别,医务人员人心浮动,科室也因住院病人少显得格外冷清。陈桂凤临危受命,挑起了科主任的重担。他常常对科室的医务人员说,做任何事,都要做人气、造氛围。看病也一样,越没有病人的科室或医生,越少人问津;病人越多的科室或医生,越吸引更多的病人来就诊。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是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强烈事业心。 陈桂凤用自己的言行,为同事们树立了最好的样板。科室的年轻外科医生比较多,他是手把手地教,一个个地带,不仅教他们医疗技术,还传他们服务理念,现在这些年轻人,许多已经成为医院外科骨干力量。 为方便病人就医,陈桂凤的手机24小时开着机,一有情况,随叫随到。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凌晨二点多,一名车祸病人被送到了医院急诊科。接到电话后,陈桂凤赶到医院参加救治。病人因车祸导致肝脾破裂,病情危急,幸好抢救及时,幸免于难。 “病人多住一天院,多延长一天手术,可能就多增加一份经济负担,我们于心不忍!”,陈桂凤办事一向雷厉风行,对病情明确的病人从不拖延,该手术的立刻安排手术,该住院治疗的立即安排住院,一旦病情好转允许出院,只要病人同意很快就安排出院,不仅提高了医院病床的使用周转率,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那些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患者,陈桂凤尤其上心,尽量选择廉价有效的药品,安排便宜实用的手术。见一些病人看完病后没钱买回家的车票,连忙掏钱垫上。 陈桂凤一生从医,救治无数病人,名声在外,可他从不居功自傲。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无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患者、同事的尊敬和爱戴。 因为年轻时曾担任过延平区樟湖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陈桂凤对农村和乡村医师一直抱有特殊的感情。一有空,他便下乡义诊,走村访户。返聘到市人民医院工作才一年,年过六旬的他随医院经营部的年轻人几乎跑遍了延平区所有乡镇。许多乡村医师是他的弟子,每次下乡义诊或随访,他就像回娘家一样熟络,向亲热称他老师的乡村医师们热情招呼:“你们忙,我们来看你们了!”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病人回访、市场调查、通报情况、接诊病人等情况。那股认真劲,让身边的年轻人深受触动。 而在同事们看来,老主任骨子里那股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令他们这些年轻人汗颜。这些年来,是陈桂凤这个“年轻”的老主任“拽”着大伙儿一个劲儿地向前奔,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业绩。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外一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科室经常是床位爆满,入院需要预约,彻底改变了原来病员不足、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