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患者有尊严的死亡
吴剑
2013年8月7日
挽救生命,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但是,作为与死亡打交道的医生,在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回天无术的情况下,让患者有尊严的死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体现,还是质量时代的质量死亡。
一是没有痛苦。作为一个人,我想任何人都愿意选择没有痛苦,安详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面对晚期癌症患者,治疗已经失去机会,疼痛折磨患者灵魂的时候,适当使用镇痛剂是必要的,必须的。在剧烈疼痛目前,没有人能够保持从容与尊严,甚至有的人选择自杀来求得灵魂的解脱。使用镇痛剂就是一种人道主义,治疗已经是次要的目标;
二是人性抢救。重症监护是现代化医院的体现,生命垂危的患者,一部分成功康复,一部分可能死亡,作为家人的心情是极其痛苦而复杂,如果抢救成功,当然皆大欢喜。如果死亡难免,一方面是人财两空,另一方面甚至亲人见上一面的机会也失去,即使见面也是各种抢救管道插满全身,惨不忍睹。说心里话,无谓的抢救,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人增加负担。据调查,中国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都花费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那还不如现在患者生的时候幸福,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此时,医生的准确判断和合理建议极其重要,既是医学水平的体现,也是人性化的关怀,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温暖;
三是回家愿望。一个人可能无法选择出生的方法,但是可以选择死亡的方法。这在中国古人充分体现出“仁”的理念,作为现代人也愿意做出理性的选择。我接触过许多老人,他们在临终前最大的愿望是回家,那温馨的家庭,远胜现代化医院。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握着亲人温暖的手,说上几句临终告别的话,然后没有遗憾,安详离开这个无比眷恋的世界。作为医生应该支持患者这样的愿望,并且想方设法满足他,保证它,如可以去家里做简单的,支持的治疗护理;
四是临终关怀。这是一个心理卫生的分支,也是国外比较流行的心理治疗。每个人面对死亡,都是否认,恐惧,绝望,接受,这恰恰是医务人员温暖关怀的窗口。有的可以善意欺骗病情,有的可以实事求是告知。更多的是安慰,鼓励和支持。温暖的握手,善意的目光,和蔼的微笑,耐心的解释,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如果对病房家庭化的布置,对死亡坦然理解的分享,对患者过去快乐的回忆,对现在分分秒秒的珍惜,一些患者可以超越那残酷而公平的死亡;
五是尊重生命。我过去就知道,中国著名的协和医院就一个医学文化,就是在抢救失败,患者死亡后,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全部面对死者默哀!这个文化仪式是对死者的无限尊敬,也是对家人的最大宽慰,同时也是对医务人员的积极鞭策。生命是无比珍贵的,医学是无止境的。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我们就还患者一个死亡的尊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