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与社会诚信
吴剑
2013年7月9日
一次,我去建阳市监狱开展心理援助活动,回来的火车上,遇到一个老朋友,她是建阳法院少年庭庭长。过去,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事情,她曾经向我多次咨询求助。希望针对青少年犯罪,能够从社会、学校、家庭、心理等方面寻找原因,积极帮助,而不是简单审判了事,我认为这样做,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法官。她是来南平市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不过,她的手机号码有了新的(中国电信),新号码经常使用,老号码当然还保留(中国移动)。我感到针对手机号码与社会诚信问题需要思考,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朋友不诚信。
我过去在九江市工作,大约在1995年,单位配备了摩托罗拉的手机(只有院长与书记才能配备手机,而且必须24小时开机),单位购买了手机卡13707928091,而且花费几百元。我认为我这一辈子,就使用这个手机号码了,手机号码应该终身制,唯一性。以后去北京市工作2年左右,我一直坚持使用这个号码。那时非常郁闷的是,中国的通信企业,为什么不能使我们的手机号码随身呢?一定不是技术问题。
到了南平市工作,老的手机号码坚持不住了,只能在南平市申请新的手机号码。那时,只能有中国移动的手机号码。这几年,中国电信发展很快,攻城略地,既有传统座机优势,又有移动公司的手机产品。因此,出现了某单位整体换手机号码的现象,许多人2-3个手机在同时使用,也不怕麻烦。大约还是经济因素起影响力,过去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基本上都是单位一定补贴费用。单位办公室的座机电话,基本上都是实报实销,座机电话捆绑手机以后,实际上也是免费了,所以不免中国移动就困难重重。不过带来新的问题,手机多了很麻烦。换手机号码需要与所有朋友打招呼,要不然就失去一批朋友。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中国人有一个文化传统,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姓名虽然是一个人的符号,但是这个符号应该是稳定的,可靠的,那是一个堂堂男子汉的标志。只有那些做坏事的人,才隐姓埋名。经常改姓名的人,可能多少有一些心理问题。那么,手机号码虽然是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对一个人来说,也具有符合意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关系包括联系方式,如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信箱。我想这样的关系也应该是稳定的,可靠的。诈骗犯才喜欢经常,频繁换电话号码。确实,换电话号码,给别人一种不稳定,不诚信,不成熟的感觉(小孩子喜欢经常换手机,换号码)。诚信是一种稳定,不稳定,经常变,那不是诚信的感觉。所谓稳定就是一个人的行为特征,性格特点,处世风格,交往原则,承诺兑现都是前后一致,可以预见的。因为是稳定的,所以交往风险小,沟通不太累。中国电信利用产品优势,经济利益,逼良为娼的行为确实有一定问题。我还是继续呼吁,能否让中国人保持终身一个手机号码,管他是天南海北,浪迹天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