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纵火案的心理思考

(2013-06-09 10:39:25)
标签:

情绪

社会

企业员工

弱势群体

孩童

健康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厦门纵火案的心理思考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69

   首先,还是为厦门公共汽车纵火案死者表示哀悼。

警方初步调查的结果是,犯罪嫌疑人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这使我们联想起,我亲自经历心理援助的南平市323事件的,罪犯郑民生。他们具有相似的经历,都是被边缘化的人生;相同的手段,都是伤害无辜的民众。那就值得我们心理卫生工作者科学,理性思考,为什么???

社会转型。我们当今中国处在5000年历史上,最变化,最动荡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家庭,道德等的剧变。我们说一个问题的社会,表现在一个问题的家庭,一个问题的家庭,表现在问题的个人。所以,事件具有时代的必然性,虽然它属于城市、个人的偶然性。

家庭问题。犯罪嫌疑人的生活不如意,包括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个人生活(感情生活,经济生活等)。社会剧变导致两极分化,贫富差距,一部分人春风得意,一部分人生活失败。生活失败,人生挫折,精神绝望,如果不能得到社会关怀,家庭温暖,恶性事件难以避免。就是说,他们既是问题家庭的产物,也不能得到问题家庭的关怀。

心态扭曲。据说,犯罪嫌疑人是多次上访户,据研究,这些人有一部分是人格障碍。长期的,负面的,积累的心理问题,逐渐使之性格扭曲,精神撕裂,心理崩溃。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临界点,就出现总爆炸。如果爆炸力指向自己,就出现自杀,如果指向社会,就出现杀人。因为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往往都是指向手无寸铁的民众,天真烂漫的孩童。

面对如此的社会失和谐问题,作为我们心理卫生工作者怎么办?一是建议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重视企业员工心理,重视问题家庭干预,重视弱势群体心理;三是发展心理卫生事业,在不能马上解决社会、家庭问题的时候,对心理问题的弱势群体进行适当心理干预,释放情绪,引导情绪,化解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