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纳与承诺治疗的理论基础

(2013-02-01 11:02:55)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接纳与承诺治疗的理论基础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321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作为第三代认知行为治疗的典型代表,国际认可,国内关注。作为ACT的理论基础关系框架理论RFT大家了解少。RFT是美国心理学家海斯在斯金纳关于言语行为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关人类语言和认知的行为分析观点。海斯1985年提出RFT理论,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和最基本的研究出发点,对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认知,咨询,教育,工业组织,宗教,灵性心理学。

一、关于框架的基本含义。关系框架是一些具体的不同类型的关系反应,相互推衍,联合推衍,刺激功能转换。1、推衍性刺激关系和任意适用的关系反应。关系框架理论是在操作行为主义理论上形成的,沿用了刺激与反应的概念。推衍性刺激关系是两个或者多个刺激之间不经过直接训练或者学习就形成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抽象的,并不建立在刺激的物理特征基础上。如指着狗告诉孩子这是gou,经过训练,孩子就形成了声音gou与狗这个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后教他狗这个字,他会自动把这个字与真实小动物联系起来,不需要告诉这个字与真实狗之间的关系。后面的关系形成是没有经过训练学习的。人类有非常强大的通过推衍得到刺激之间关系的能力,包括什么是什么的同等性关系,还有比较,空间,时间,因果关系等,少数训练产生大量推衍关系,形成关系框架网络。对通过推衍性刺激关系做出的反应RFT为任意适用的关系反应。关系反应是在刺激与其他刺激的关系基础上对其做出的反应。人类不仅对建立物理特征基础上的刺激关系反应,还能够对刺激之间的抽象,非物理的特征基础上关系做反应。形成语言能力的人更容易表现出推衍刺激关系的能力。2、关系框架的定义特征。定义特征包括相互推衍,联合推衍,刺激功能的转换。相互推衍意味着从一个方向上习得的关系就能推衍出另外一个相反方向的关系。如学习了温暖与warm相同,就推衍出warm与温暖的相同。联合推衍是相互推衍的两个或者多个关系之间的相互联合,合并,可以推衍第3个或者更多刺激之间的关系。如ab大,bc大,就能够推出ac大。这样关系网络中事件的功能可以因为其中关系得到改变,就是刺激功能转换。相互和联合推衍是关系线索,刺激功能转换是功能线索。关系线索和功能线索都是RFT来界定关系框架的情景线索,关系框架的形成是因为情景控制的,关系框架的建立在情景特征基础上的关系反应。

二、关系框架理论的应用和相关研究。人类学习推衍刺激之间关系的语境主义理论。1、对类比和隐喻的解释。不同的关系框架可以相互关联,把各种关系联结在一起是隐喻,类比,逸闻趣事,寓言故事的类似比较大的语言单位的基础。如告诉孩子电子与原子核的关系就象行星与太阳的关系。就是描述两个关系之间的相同或者等同的关系。隐喻包括关系中的关系,是以相关联的刺激或者事件之间的共同特征为基础。如ACT治疗师对来访者隐喻,焦虑就象流沙,年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比喻是设定两个关系的相同。挣扎只能使不舒服的情况更加严重。来访者就不强烈抗拒焦虑,避免恶性循环演变成为吞没一切的恐慌。ACT发展了大量的隐喻来说明各种各样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使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这些技术的基础就是RFT关于语言的观点。把几套不同关系关联起来可以推衍出扶持巨大的非常复杂的关系网络,就是为什么比喻,类比,寓言非常有力的原因。2、对规则的理解。RFT对规则进行了详细分析,行为主义提出,一些人类行为是直接通过行为后果或者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形成的,即“事件形成的行为”。一个孩子不去碰热水瓶,因为过去被烫伤。但是更多的行为是间接从别人那里学习来的,或者在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受规则控制的行为”,孩子不去碰热水瓶是因为有人告诉他如果摸就就烫伤。他学习了遵循这个规则。RFT认为规则为人们提供了关系反应线索,使环境中事件的心理功能发生变化,规则可以非常有力地控制人类非常复杂的行为。3、语言的黑暗面。ACT认为语言是人类痛苦的根源,语言有害影响来自:语言关系的主导作用,刺激功能的双向转换,过度地遵循规则。语言自从进化出来以后就压倒性一切的优势主宰人类行为。言语关系的主导作用是刺激或者事件影响人们的方式由人们用语言推衍出来的关系来决定。词语通过刺激功能的双向转换可能获得非常讨厌的功能。当它指代那些痛苦的,令人厌恶的事情时,本身也会变得令人痛苦或者令人厌恶。就是他们的功能会根据真实的刺激或者事件的等同关系而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想到死去的爱人,回忆童年的虐待,想到自己的失败或者谈起自己的悲伤就非常痛苦的原因。人们总是试图逃避任何讨厌的或者不愉快的事件,同时也努力避免令自己痛苦的想法,情感,情绪和其他经历。但是许多时候这样的策略实际上是相当有害的,试图逃避焦虑可能使焦虑更加严重。RFT认为是言语关系的双向特征,当回避某种东西时,语言就自动推衍出它是危险的。正是回避焦虑的行为本身界定了这个东西的危险特征,焦虑就会与危险物处在等同的关系框架中。但是焦虑本来就是当人们靠近危险的东西时很自然的感觉,与危险的事物并不是同一件事,所以如果焦虑与危险等同,那么焦虑就成为了你所焦虑的东西,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克服,害怕就是一种提醒)。过度遵循规则,规则非常有用,使人们不能通过行为后果进行直接学习或者行为后果有危险时也能够有效做出反应。但是规则也使人更不敏感,对规则没有描述的情景变化无法觉察,从而产生僵化行为(西方不适应中国进步也是这样的)。

三、RFT的意义和存在问题。RFT对研究人类语言和认知提出了新的视角和研究范式,对语言任意适用的关系反应的界定奠定了接纳与承诺疗法中心理灵活性训练和操作的理论基础,是接纳与承诺疗法最重要的理论基础。RFT还分析了很多其他非常重要的问题和行为,包括自我共情,视角采择,认知和情感发展,逻辑和推理,偏见,游说和修辞,性吸引,道德发展,宗教和灵性等。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问题是关于语言和认知观点和视角完全不同于传统模式,理解比较困难,尤其是开始接触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