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高情商父母

(2012-08-13 17:54:08)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如何做高情商父母

-南平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国家心理咨询师  傅虹苹 


【配音】有人长期追踪调查20年前哈佛大学的一批很优秀的学生,想看看今天到底谁最成功?收入最高?结果发现,最成功的并不是当初IQ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些人!调查还发现,在一些较大的公司,许多“智商150,绝顶聪明的人,竟然要为“智商”只有100的上司工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成功的上司常有另一种智能:情感智慧,简称为“情商”。今天,邵武成教中心教师傅虹苹做客《教育大讲堂》,教我们《如何做高情商父母》,欢迎收看。 

个人简介:傅虹苹,邵武市成人教育中心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经理人培训师、《亲密之旅》认证培训师、美国爱家协会会员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培训教师、 邵武市人民陪审员。

 

中国历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智商很高的民族,就连老百姓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也说“这孩子很聪明”,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则说“这孩子没脑子,真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鼓励下,智商“投资”大行其道,学龄前钢琴、舞蹈、绘画,连着串的考级,学龄期奥数奥语奥英一个接着一个,成了中国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旋律。今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情绪因素却占了80%的比率。但情商教育在中国大多数父母的眼里,还是一个新鲜词,很多父母甚至不知道“情商”跟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关系。可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里,情商教育已经“登堂入室”,成为少年儿童的必修课程。

人生最重要的其实是两件事:幸福、快乐的人生和充实、有意义的人生。如果想得到这两样东西,每个人都必须要发展两种重要智能:一个是专业智能,就是学习能贡献社会并借以谋生的专业技术,例如学医或者学习其他专业和技术。

如果可以把第一种专业智能简化一下,把它归纳到“IQ”的范围的话,我们常会看到,在较大的公司或组织中,许多“IQ150,绝顶聪明的人,竟然要为“IQ”只有100的上司工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些上司们常有另一种智能:情感智慧,简称为“EQ”。

有人花了20年的工夫,长期追踪调查20年前哈佛大学的一批很优秀的学生,看一看今天到底谁最成功?谁的收入最高?结果竟然发现,最成功的并不是当初IQ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些人!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当初你的同班同学中的第一名现在的情况如何?同班同学中最成功和最幸福的是哪些人?看看与上述调查有何差别。

EQ对于人生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事业和爱情,都有巨大的影响。那EQ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来,EQ是一个人:

1. 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在情感世界,正确解读各种复杂情绪的能力。

2. 疏导与处理自己和他人各种复杂情绪的能力。

那么,如何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高情商的人,就需要了解几点。

一、情绪可以控制

整个世界都忽略了一项对人类的成长和延续很重要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这需要在孩子还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而教导孩子认识和正确地对待情绪是最基本的部分。这就是说,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应该展开情绪智能的教育工作了。

传统上,中国人比外国人更不善于表达情绪。就算这样,在对于情绪的认知、处理和其脉源的研究上,则中外一致的薄弱,并且有很多谬误之处。

比如说,不少人会认为: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我天生就是多愁善感的。”

要求别人在需要时把情绪抛掉—“不要把情绪带回家!”

情绪的原因是外界的人、事、物—“一见他那个模样我就冒火!”

情绪有好坏之分:愉快、满足、安静就是好的;愤怒、悲哀、焦虑就是修养不够——“不准在客人面前这个样子!”

不好的情绪,要忍在心里——“男子汉,不许哭!”

这些都是错误的见解。先不说它们如何的错误,想想如果上述是真实的话,那就是说:每个人的情绪状态完全由外界事物所控制。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人生岂不总是被动、无奈?

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吗?我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先生在 家正对太太大发雷霆,怒气冲天的时候,电话铃突然响了,先生拿起电话,大吼一声:“是谁?”然后,突然之间,这个先生的声音就变得温柔起来:“啊,是!是!是!好!好!好!”头也慢慢地低下去,打躬作揖。原来是他的老板。虽然他的老板不在房间里,但好像他就在面对他的老板说话一样。我们完全可以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吗?我们如果想控制情绪的话,是可以做到的,不应怪罪那些按我们情绪按钮的人。要不是我合作的话,没有人可以让我生气。

美国西北大学黄维仁博士是顶尖的华裔心理学家,被誉为“爱情博士”,他发明了一个游戏:在5分钟之内,如果你有办法让我生气,我就给你1000块人民币。但是,要是未来5分钟,你没有办法让我生气,你给我100块人民币就好了。你会愿意跟我玩这个游戏吗?

你可以拿这个游戏去跟任何人去玩,但是很可能没有人要跟你玩,为什么?因为当你决定这5分钟内不生气时,他们就没办法让你生气。

只要我们愿意,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我们没有借口说都是对方惹我生气。一个EQ高的人,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一个成熟的人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以,学习成长、成熟非常重要。

【配音】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EQ是一个人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内在情感世界,正确解读各种复杂情绪,疏导与处理自己和他人各种复杂情绪的能力。

 

二、情绪的真正来源

其实人类情绪的来源是本人内心的一套信念系统,外来的事物只不过是诱因而已,内在的信念系统才是决定的因素。打个比方:如果有一天你来听我讲课,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然后是20分钟的休息。休息过后,你刚坐下,我就因为你上课没有穿职业装而大加指责,大发脾气,越骂越凶,更当着众人对你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这个时候,如果你内心冒出一股怒火,是很自然的事吧?这就是说,我的行为引起了你的愤怒情绪了。

可是,假如你在休息期间,朋友给你一个来电,告诉你刚收到消息,原来我昨天刚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你马上结束与朋友的谈话,把手机收起来。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完完全全地做出与前面一样的行为:因为你今天没有穿职业装来上课对你大发脾气,越骂越凶,更当着众人对你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现在,你心里有的情绪怕就不是愤怒而是恐惧和担心吧?

完全一样的行为,引起了完全不同的情绪,证明了事情本身并不决定情绪。而是我们的信念系统不同才产生的不同的情绪。所以说,改变我们的信念系统,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

 

三、改变我们的观念,可以带来“好”的情绪

比如,有夫妻俩,妻子希望丈夫周末能一家人到公园去玩。但丈夫宁可在家睡觉,也不肯陪去,妻子很生气,夫妻俩经常因为这事冲突而吵架。终于有一天,这个妻子意识到,既然骂了半天,丈夫也不去,而幸福、快乐是我自己的事。她就跟孩子两个人周末去公园,去运动,去看电影、吃饭,然后快快乐乐地回来。

她这样思想一转变,就不需要自己的老公陪。她带着孩子出去了,两个人整天玩得快快乐乐地回来。她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老公觉得有点奇怪:她今天为什么没有骂我呢?他已经准备好如果妻子骂他,他就找借口多睡几分钟,但是妻子今天没有骂,而且回家的时候开开心心的。这老公就开始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注意起来。

第二个周末,妻子又带着孩子出去玩了,回来的时候又开开心心的。第三个周末,老公就主动问:“你们下星期要去什么地方呀?我跟你们一起去吧。”大家了解吗?改变一个观念,就会带来不一样的情绪。学习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有时给别人一些空间,给别人不改变的自由,别人反而容易改变。

 

四、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情感智慧呢?

在临床上,有两种父母亲,一种叫做情感疏离型父母,一种叫做情感教导型父母。前一种父母亲很会压抑孩子的情绪,后一种父母亲很懂得帮助孩子去抒发,并且帮他调节情绪,建立情感智慧。我们可以从后者身上学到很多帮助我们所关心的人发展情感智慧的方法。

人的心有粗有细。情感疏离型父母是属于情感智慧比较低的父母,他们是很粗心的。当孩子心爱的狗死了,他就会很切实际地说:“狗死了,换一条就好了!哭什么?”殊不知,他失去了那个最好的、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情感智慧的机会。孩子就学会漠视情绪、压抑情绪。

(情感智慧高的情感教导型父母,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那些心细,情感智慧高的情感教导型父母,就是那种能够当孩子情感教练的父母,会帮助孩子用情感词汇来标明心里的感受,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他会告诉孩子说:“狗死了,你好伤心,是不是?”“伤心”是一个情感字眼。“你是不是觉得寂寞?”“寂寞”又是一个情感词汇。“是不是觉得好像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这次用语言的图像来帮孩子梳理情绪。再加上肢体语言,把手放在孩子的身上说:“爸爸知道你好难过!爸爸以前失去我最爱的狗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你看,短短几句话,一面帮助孩子疏解情绪,一面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让孩子知道,人有情绪是自然的,情绪是可以被了解、被疏导、被善用的。经过这种学习,这孩子将来如果碰到痛苦与挫折时,就懂得自我抚慰、梳理情绪。长大以后,也因了解自我和别人内在的情感世界,比较容易与人建立好的关系。

反之,当一个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哭着回家时,如果爸爸说,“全校那么多人,他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一定是你先惹他!”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疏解,反而伤上加伤。这样的孩子将来如果碰到挫折时,情绪很快就被引爆,容易伤人伤己,损害人际关系。

【配音】要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高情商的人,那就需要了解,第一、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教导孩子认识和正确地对待情绪第二、学会找到情绪的真正来源,第三改变我们的观念,可以带来“好”的情绪,第四,想办法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情感智慧,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情感教导型父母还懂得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每个人可以拥有不同的感觉反应。

他们不会在孩子喜欢绿色的时候说:“怎么这样笨,为什么不喜欢红色?”也不会因为自己喜欢吃米饭,就批评孩子喜欢吃面。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感觉反应。心理健全、疆界清楚的人,不会说别人的感觉不对,强迫别人跟我们有一样的感觉。

这件事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感觉无好坏对错之分,如果我们企图给感觉加上是非、道德方面的论断,人际关系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孩子到外婆家去,不知道为什么哭着跑来告诉妈妈:“我好讨厌外婆!”

饱读圣贤之书的妈妈立刻就说:“不许这样说,没大没小的,怎么可以讨厌外婆?”马上就消灭了孩子“不良”的情绪反应。我们来想一想,这位母亲真的成功地让孩子不再讨厌外婆?还是适得其反,让孩子更讨厌外婆?

如果妈妈说:“外婆很疼你呀,怎么可以讨厌她呢?”这个妈妈还是不太懂得,情感反应本身并没有对错,而当她企图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反应,要在上面强加道德判断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情感智慧发展,会受到一些限制。

情感教导型父母懂得:

“行为可以有好坏之分,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别,但每个人的感觉反应本身并没有对与错。”

这样的父母会先想办法了解,问孩子:“为什么会讨厌外婆呢?”

孩子委屈地说:“外婆笑我头发像猴子,我好讨厌她!”

情感智慧高的妈妈就把孩子抱在怀里,一面安慰他,一面告诉他:“难怪你会生气,让妈妈疼疼你。”过了一会儿再说:“不过,外婆昨天还特地出去为你买你喜欢的玩具,她还是很疼你的,对不对?”孩子就点点头。所以,耐心疏导情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智慧的做法。

再举个一个例子:

有一位非常棒的女士。还没有学习情感智慧之前,孩子一哭,她就马上与丈夫一起吼:“不许哭!”

但是后来,学了情感智慧之后,她慢慢就懂得不要轻易去否定、压抑别人的情绪,因为情绪反应本身并没有对错。情绪是可以被疏导的。

她学会说:“宝宝,为什么哭?是生气吗?”

哇!非常了不起!她用了“生气”这两个字眼,帮助一个还未能用情感字眼来标明、梳理情绪的孩子。

她接着问:“为什么生气呢?”

她用“选择题”来帮助还不懂得用言辞表达情绪感受的孩子:“是因为妈妈没有陪你吗?”

孩子点点头。

“生气是因为妈妈不给你吃甜点吗?”

孩子点点头。

“是不是觉得委屈?”又是一个情感字眼在那里帮孩子标明情绪。

“是不是要妈妈疼疼、抱抱?”

孩子又点点头。

妈妈就把他抱起来。

这孩子觉得被了解,被妈妈抱抱就很开心。

当他的心理感觉被了解了以后,妈妈就得到了一个最好的机会,告诉宝宝说:“这个时候,还不能够吃甜点,妈妈是因为爱你的缘故,才要你吃饱饭以后再吃甜点,知道吗?”

宝宝就点点头,乖乖听话。

被这样爱过,情绪得到疏解的孩子,就不会去跺脚、撞头,长大以后自己也会成为情感智慧高的父母,就是情感教导型父母。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个重要的观念:

“行为可以有好坏之分,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别,但每一个人的感觉反应本身,并没有对错。用是非或道德论断去否定别人的感觉,会造成心理距离,损坏最值得珍惜的亲密感。”

(情感智慧高的情感教导型父母,懂得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

处理孩子情绪的方法一般分成4个步骤:接受、分享、肯定与引导、策划。试举一例:小明非常伤心的从学校哭着跑回家,我们家长应该怎样疏导呢?

1、第一步接受—“小明,你看来有点难过,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说:“ 我看到你有点怒气。什么事使你生气呀?”

2、第二步分享—“原来是这些使你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内心的感觉怎样。”或者,“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啦!你心里现在觉得怎样?”

3、第三步肯定与引导—“你对小刚拿走你的游戏机很生气,我明白那份感受,但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现在他也想打你。这样,你俩便不能做朋友了,对吗?”(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无须深入解释“不对”的理由,除非他主动发问。这是因为“道理”、“是非”等需要运用思考,是左脑的工作。而6岁以下的孩子用右脑学习,6岁以上才转用左脑学习。)

4、第四步策划—“刚才小刚走过来的时候,你要怎样说,他便不会拿走你的游戏机?”或“为了避免你不在的时候别人拿走你的游戏机,你可以想出多少个办法?”

再举一个例子:

孩子心爱的玩具,因为意外或者其他原因被摔破或弄坏了,孩子伤心哭泣。其实这种情况也是进行分离教育的最好机会,家长要抓住这个好机会,对他进行情商的训练。

1接受—“我看到你这样伤心,一定是因为你很喜爱这件玩具了。来,坐在我身边,告诉我你现在内心的感受。”家长朋友们,我们知道,孩子的价值观与成人的不同,尤其是几岁大的小孩子,他们对时间与金钱的价值没有任何意识,所以对他们心爱的东西的感情和钟爱,不会受金钱上价值大小的影响。一件花十元钱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孩子最心爱的东西,一旦摔破了,他的悲伤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价值数百万元东西时的感受。而家长往往不明白这点而对哭闹的孩子说:“别为这么不值钱的一点小东西哭了,明天再买一件给你。”这样的言语无法令孩子感到家长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的苦痛。家长应该肯定他的情绪,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情绪。

2、分享—“哦,怪不得你这样伤心!你心里现在觉得怎样?“或者说,“能不能告诉我,刚才玩具是怎样摔坏的呢?”

3、肯定与引导—“它是你心爱的玩具,但现在已经摔坏不能玩了,难怪你会这样伤心和不舍。我明白你的感受,但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别离的一天。因此,与它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同时亦好好地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与它一起的乐趣。“

4、策划—“在事物离去后,把那段回忆好好地保存起来,并感谢它为你带来的快乐时光,告诉它你把它放在心里,继续在你心里帮助你长大,每次回忆都很开心。我们为它做了安排,让它放在一个地方收藏。”如果分手的是心爱的宠物,可以安排用盒子把它装好,帮助孩子写一封告别信,做个类似像上面的告别仪式,找上一个隐蔽地点埋了。

五、培养EQ从家长做起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知道是对的事,但不能下决心展开行动;知道是不对的事,却总是忍不住偷偷地做。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起源于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每有负面情绪出现,总是被引导去尽快摆脱,而又从来都没有学到有效的摆脱方法。成年人自己就没有这些方法,所以无法教导孩子。

这样的情况重复出现,小孩子便感到迷惘:为什么这些不对的感觉经常出现?是否我不能做一个完整的人……进一步发展下去,就会使孩子不信任自己内心的感觉,而要依靠身边成年人的讯号决定自己的行动。这符合一般家长让孩子要“听话”的要求,因此常常会被鼓励多做。这个过程,使孩子无法建立自信,常会感到自己不完美,欠缺控制自己的能力。于是,孩子与自己的内心感觉越来越疏远,对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了。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培养出足够的情感智慧,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今天我的话题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