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2012-06-22 20:42:03)
标签:

汤加

gb2312

四季调

摄生消息论

小建中汤

健康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省略)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白血病
  (1)单纯中药治疗急劳的热毒炽盛、血溢脉外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更独具特色;青黄散是我科自己研制并首先用于急劳的高效低毒、费用低廉的制剂。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最长无病生存的患者已达到20年以上。
  (2)虚劳(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治疗显示出中医优势:残留白血病中医称“正虚邪恋”,是影响长期生存乃至治愈的根源。我们应用益气补肾法治疗虚劳,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使虚劳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提高到70%以上。
  (3)中医增敏解毒提高急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延长无病生存期。急劳(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加用补肾填精、益气养阴中药,减轻了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使初治急劳患者完全缓解率提高。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素问·腹中论》中 “血枯”的医案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
骨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小如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黄帝问岐伯,有一种病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发病的时候先闻到血腥味,流清涕,咳血、吐血,四肢清冷,目眩,常常大小便带血,这种病叫什么,怎么得的?岐伯回答:这种病叫血枯,年少时可能大出血所致,也可能是醉酒后行房事,脾气衰竭,肝气被伤,所以月经少甚至不来。黄帝问:如何治?用什么方法恢复血气呢?歧伯说:用四分乌贼骨,一分
茹,两种药合并研末,用麻雀蛋调和,制成象小豆那样大小的药丸,先吃药,后吃饭,用鲍鱼汁送服五丸,这样有利于治疗胁胀,还能补益受伤的肝脏。这里的“血枯”极似现代医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可见,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有治疗血液病的经验了。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参考门诊科室介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髓 劳(再生障碍性贫血)
  髓劳,是发生于骨髓的虚劳性疾病。髓劳一直是血液病科中医研究的重点,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优势。经过多年的治疗研究,以肾藏精,精血互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苑医院血液病科在全国率先创立了以补肾填精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经过近50年的经验总结,研制了治疗髓劳的有效方剂,现已成为医院制剂益肾生血片,治疗髓劳的总体有效率高,远期疗效好,不易复发,副作用轻微。我科在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方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早期治疗、坚持治疗和维持治疗。
  3.中医血液病历史渊源
  早在春秋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就已经记录了如何治疗髓病。古代医家认为气、血、骨、髓的生成有赖于五脏机能的正常,疾病的产生根结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素问·宝命全形论》)。意思是,人体得病是由于身体虚弱,邪气乘虚而入所致,刚刚开始侵犯体表,如果患者自己没有感觉到,邪气一步步入侵,最后流连于骨髓。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对虚劳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一文论述了“虚劳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讲的是身体疲惫、腹中拘急、心悸、出血,腹痛、四肢酸痛、手足心热、心烦和口干咽燥,用小建中汤治疗。
  早在公元992年,《太平圣惠方》就记载萎黄病患者以“面色萎黄”为主要证候特征,伴随着“羸瘦、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时泄痢”(消瘦,四肢乏力,不思饮食,有时会有腹泻)等症,治疗上选用补骨脂散、炙肝散、猪肝园方等。也就是说在公元10世纪末,我国医家便知道以动物肝脏制剂治疗萎黄病。
  晚清名医唐宗海遍览方书著成论述血证的专书《血证论》,弥补了此前血证理论和临床症治的空白。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启迪后世医家。《血证论》中有诸多治疗血液病症积的治疗方法,如“瘀血在中焦,则腹痛胁痛,腰脐间刺痛着滞,血府逐瘀汤治之,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黄亦治之。” 血液病患者出现腹痛,两胁疼痛,腰与脐之间刺痛,重浊不适等症状,临床中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或者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枣辨证加减治疗。
  4. 养生保健
  春季
  春季是阳气上升,发育万物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谓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季之应,养生之道也。”“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以
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天气寒喧不一,不可去棉衣”。《遵生八笺》中倡导“时值春阳,柔风和景,芳树鸣禽,邀朋郊外”。
  夏季
  夏季是阳气浮长,万物茂盛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摄生消息论》则说“夏三月属火……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唯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
  秋季
  秋季是万物盛实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寒气将临,故要早睡早起,并保持神志安宁。《摄生消息论》认为秋三月主肃杀,主张“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次,咽津,一两手搓热熨眼数,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这里还提到了用气功吐纳等顺应秋季气候变化的方法。
  冬季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故《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摄生消息论》记录更详:宜服补酒或山药酒三杯,以通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宜寒甚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以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不宜早出以冒霜威。
  (二)护士站
  慢性髓劳的食疗原则
  1.补充造血物质:虽然慢性髓劳不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所致,但由于反复出血,常可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慢性髓劳贫血的贫血程度,因此食物中常应补充含铁质、叶酸、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2.供给高蛋白饮食:各种红细胞的增值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赖蛋白质作为基础,所以慢性髓劳在饮食方面要供给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肝脏等。
  3.烹调方法及饮食卫生:对于慢性髓劳病人,由于粒细胞显著缺乏,极易并发感染。因此,对食物和餐具都必须严格消毒,不吃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菜肴的烹调应细软清淡、富含营养、易于吸收消化。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南平市人民医院 吴剑 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