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医院眼科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2012-06-22 20:40:25)
标签:

健康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中医医院眼科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内容包括:科室名称、建立时间,开放床位、门诊数量、重点学科、专家团体、专病专药、治疗技术、科研成果、教学情况、服务理念、网站、电话等)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
  根据***眼科血症四期辨证理论,将暴盲分为出血期、瘀血期、死血期与干血期。在治疗上:
出血期:止血为主,生蒲黄汤加减。同时可选用蒲黄止血口服液(医院制剂)口服。瘀血期:活血化瘀为主,血府逐瘀汤为基础加减,同时可选用眼血康(医院制剂)口服。死血与干血期:扶正散结为主,驻景丸为基础加减,选用补精益视片和海昆化瘀散结片(医院制剂)口服。该治疗方法对非缺血型暴盲疗效较佳。对缺血型暴盲患者,结合其它疗法,在临床上也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瞻昏渺常见证型有:肝肾不足证、脾气虚弱证、阴虚火旺证。
  在治疗上:
肝肾不足证:治法以补肾益精为主,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或驻景丸加减方加减;脾气虚弱证:治法以健脾利湿为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阴虚火旺证:治法以滋阴凉血化瘀为主,方以宁血汤加减。另外根据患者全身证候及舌像脉象,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并可结合针灸及中成药治疗。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数千年来治病防病的有效手段。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特色专科之一,针灸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从古到今都占有着独特的地位,值得挖掘和发展。自2002年我科组建针灸治疗组以来,不断探索实践,将针灸广泛运用于眼科各种疾患,总结出一定临床规律,几年来逐渐形成了我科的特色治疗,日益为患者所接受。
  针灸不但治疗范围广泛而且疗效确切:
近年来我科研究发现针刺治疗目系疾病,90%以上患者对比敏感度增加,视野扩大,视力提高;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白涩症,在改善眼干涩、眼红、视疲劳、异物感等患者主观症状及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方面有较好疗效;耳穴压丸联合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等,疗效较明显;中药离子导入仪将中频药物导入和中频按摩融为一体,具有疏通经络、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在眼底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可以促进眼底出血吸收,提高视功能。
  中医耳穴压丸法
  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耳穴压丸疗法是指选用大小合适、质地坚硬、圆润的药丸贴压于耳穴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无侵入性等特点,在临床运用广泛、效果良好,尤其是对一些慢性病症,如青少年近视等疗效显著,而且有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易于推广应用。
  眼部熏洗
  根据不同病情,使用不同中药熏洗方,例如干眼症方:生地15g、玄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当归15g、白芍15g、密蒙花15g。方法:将煎好的药液加热水23倍,倒入熏洗器中,熏蒸眼部,每次1520分钟。熏洗结束后,擦净眼部蒸汽。若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角膜感觉差者,可适当远离熏蒸器。
  足浴疗法
  人体的足部有丰富的穴位,常用的的穴位有涌泉、照海、太溪、水泉、解溪、历兑、内庭、冲阳、三阴交、昆仑、至阴,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相应的脏腑相连。中医理论认为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达到疏通经气,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本科室通过足浴疗法,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眼部循环,可改善视网膜、视神经功能,并兼顾治疗伴随有全身疾病的眼科患者如消渴目病、消渴痹症等。
  3.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案上漫铺龙树论,合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蓖试刮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律。据考,白居易四十多岁后即患眼疾。上面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蓖来刮除眼中的障翳。唐代的另外一些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也提到了金针拨障术。如杜甫的诗句“金蓖空刮眼,镜象未离铨。”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赠婆门僧人》中的:“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蓖术,如何为发蒙。”,这些都证明金针拨障术在唐代已流传了。
  4. 门诊候诊区布置
  门诊候诊区是患者等候诊疗的场所,美好温馨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患者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而且还可缓解患者等候过程中的焦急心情。装饰中应注重引用中国传统的装修风格来体现古朴典雅,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条件。可摆放绿色植物,悬挂中国书法和装裱的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等,使人们在诊病就医中感受到一种高雅优美的中医文化品位。

  二、病区
  (一)走廊
  1.科室介绍
  (省略)。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消渴目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消渴目病根据其视力下降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病名:视力轻度下降或不明显,眼前黑影为主者,称之为云雾移睛;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模糊不清称之为视瞻昏渺;若起病急骤,视力骤降,则称之为暴盲或血灌瞳神。
  据本病基本病机演变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的转化特点及瘀、痰等重要致病因素,中医临床证候大体可分为三个基本证型:早期为气阴两虚;中期为肝肾亏虚;晚期为阴阳两虚。
  在治疗上:
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为主,方药以生脉散合生蒲黄汤加减;肝肾亏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为主,方药以杞菊地黄丸加味;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为主,方药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偏阴虚者选左归丸,偏阳虚者选右归丸。另外根据患者全身证候及舌像脉象,结合患者眼底出血表现,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并可结合针灸及中成药治疗。
  3.中医眼科历史渊源
  中医眼科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的名医扁鹊是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遂为耳目痹医”。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的病因病机、临床症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的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岐等30余种。《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明确了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将眼各部与相应脏的关系概括为骨、筋、血、气、肉“五体”。后世中医眼科学中关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五轮八廓学说、眼病的脏腑辨证等许多基础理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千金要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起眼病的19种病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等81首内服药及外用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按摩疗法。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审视瑶函》为明末傅仁宇编著,又名《眼科大全》。该书共7卷,卷首列前贤医案24则、五轮八廓定位图、主病及歌诀、气功与五运六气等,其中“识病辨证详明金玉赋”首次系统全面总结了眼病辨证经验。
  4. 养生保健
  药膳
  药膳不但可以协调全身,保护视力,起防病保健作用,而且因其味美可口,服食方便易被大众接受。适于家庭普及,制成药茶、药酒、汤饮、粥、膏、饼、糕、羹剂或菜肴等长期服食。此外按不同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选择药食,按“冬病夏治”等理论在眼科疾病将发之时有计划地选用药膳食疗可望阻止疾病发生和发展。
  食养多吃对视力有益的桂圆肉、山药、胡萝卜、菠菜、番薯、芋头、玉米、动物肝脏、牛肉、桑椹、红枣等食物,或者以红枣、人参、枸杞、菊花、罗汉果泡茶饮用,也可护眼。一般以为罗汉果适合声音沙哑、咽喉不适者,其实罗汉果对火气大而眼睛又不好的患者疗效也很显著。
  水养 眼睛喜凉怕热,遇到心火、肝火过盛,就会长眼垢、发干、红肿、充血,经常用流动的凉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保护视力,增强眼睛对疾病的抵抗力。尤其对常患眼红、发干、视物不清等病的人,好处更为明显。茶水熏眼对保护眼睛、恢复视力也有较大的帮助。熏眼时用手捂住杯口,以防热气过快散失,如果茶水过热无法忍受可稍微放凉一些,但熏的时间一定要保证在10分钟左右,并要坚持做,每天至少熏一次。
  动养 让眼球运动,使之得以锻炼。做法有:
做眼保健操;两脚分开与肩宽,挺胸站立,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不停转动(头不动),先从右向左转10次,再从左向右转10次。休息10分钟之后再重复上述运动,如此3遍。此法于早晨在花园内进行最好,能起到醒脑明目之功效。另外,有规律地运转眼球和平视远处的山峰、楼顶、塔尖、河流等景物,也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减轻眼睛的疲劳,改善视力。
  5.病区环境布置(图略)
  住院部病区是患者及探视者常经过的地方,环境的布置应体现中医特色,墙面装饰上以宣传中医眼科科普知识、养生保健常识等为主要内容;以古朴、典雅、舒适为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护士站(图略)
  1. 中医护理理念
  建立了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观念,开展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辨证施护。积极配合科室中医特色治疗的开展,培训开展中医基础护理操作,并开展有眼科良好适应症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包括耳穴压丸、水针、眼部熏洗等。
  2.健康知识生活园地
  中药熏洗治疗白涩病
  使用中药干眼熏洗方:生地15g、玄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当归15g、白芍15g、密蒙花15g,方法:将煎好的药液加热水23倍,倒入熏洗器中,熏蒸眼部,每次1520分钟。熏洗结束后,擦净眼部蒸汽。若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角膜感觉差者,可适当远离熏蒸器。
  (三)病房
  眼科床头特殊标示牌(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内容包括:姓名、职称、重要理论、擅长治疗、特色制剂、科研成果、学术著作等)。

  四、专科特色标识(图略)
  释义
  1、图中的眼睛代表眼科,在图的上部,含义为把眼睛放在重要的位置看待。
  2、图下部为一片叶子的变形体,中部是“中”的变形体寓意眼科要 “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3、把眼睛和叶子连接起来的是地球的形象,代表眼科医院要把中医眼科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南平市人民医院 吴剑 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