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位的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6月4日
父子关系研究50年,已经在父亲缺位和父亲参与等研究取得成果,21世纪父亲在位研究成为重点。Krampe从子女视角和体验出发,基于家庭系统考察父子关系,建构了父亲在位理论,提出父亲在位动力学理论。子女内心的父亲感知,子女和父亲的关系,他人对父亲在位的影响,子女成长背景中的有关父亲的文化信念。父亲在位的定义:子女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父亲在位是子女内向对父亲的感知和体验,无论其家庭结构如何,所有子女都拥有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的心理发展。
父亲在位问卷fpq,包括与父亲的关系,家庭代际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分10个分量表,与父亲的关系:对父亲的感情,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母关系,家庭代际关系: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积极情感,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消极情感,父亲与祖父的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上帝作为父亲的观念,父亲影响的概念。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父亲版fbi-f,包括关爱,鼓励自主,控制。
上帝作为父亲的信念,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母亲与外祖父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反映西方文化中的独立性。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父亲常常给子女留下的既是严父又是是慈母的印象。在中国与父亲的关系,比家庭代际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更加重要。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笔者:中国目前的父亲缺位情况十分严重,与农民工的流动,父亲的工作繁忙,父亲的角色缺位有关。同时与中国的阴盛阳衰情况有关,母亲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家庭经济,家庭教育的地位。父亲缺位,导致中国孩子娘娘腔,伪娘情况严重,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缺少勇敢,胆量,个个成为喜羊羊,没有男孩子成为灰太狼,未来可能是民族悲剧的开始,缺少男人味道,缺少领导人的气质,缺少国际交往的霸气,中国可能成为别人的奴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