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尊心的调节作用

(2011-12-24 10:13:51)
标签:

少儿

中国

心理健康

宋体

自尊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自尊心的调节作用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1224

   自我分化是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内心层面的分化,人际层面的分化,前者代表把情绪与理智区分开来的能力,后者代表个体在与重要他人的亲密关系中保持自主独立的能力。自我分化水平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及社会行为适应有密切关系,低分化水平不利大学生个体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是预测大学生适应状况的重要变量。大学生低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后期,追求人格独立和维持家庭依赖并存,由青少年向成人的适应过渡问题尤其突出,面临由离家独立求学带来的一系列重要转变。远离亲密的家人和熟悉的同学朋友,从对父母等重要他人的依赖中分化出来,独立面对学业,生活,人际等类型应激。个体容易因为对家庭过度依赖,独立性不足而出现大学生活适应不良,并可能进一步引起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大学生独立分化还存在性别差异。

   现实中,不是所有分化程度低的大学生都出现心理问题,说明有一些调节因素起作用。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自尊对个体健康心理,良好个性的形成,社会适应有积极影响。自尊水平比较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自尊的好,并且在其面对应激事件或者挫折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比较自尊低的低。

   工具是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我分化量表dsi,包括情绪反应性(评估个体面对原生家庭,当前重要关系或环境刺激时,所表现出情绪上的反应强度,情绪的不稳定性,及过度敏感程度);自我位置(测量个体在面对外界特别是家庭成员的压力时,仍然能够有清晰的自我感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念的程度);情绪阻断(反应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倾向和程度);与人融合(测量个体与其他重要他人,主要是父母或者恋人的交往中,情感上表现出过度卷入或认同的程度)。健康调查量表sf-36,包括生理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

   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比女大学生高,低年级大学生比高中生社会化程度高,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更多,使其形成了比高中生更明显和深刻的性别角色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通常被赋予社会角色是独立,自主,坚强,上进及成就感强的形象;而女性被认为应该是依赖,温柔,耐心,被动及对家庭事物的责任。受到这样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会在男女两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使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取向,个体依据被赋予的相应的社会角色塑造自己,男性相对表现更理性,自信,成熟。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自我分化程度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男生差。虽然社会角色期待对两性的要求不同,但是对两性从事的社会活动评价又采取了单一的男性化标准进行衡量,使背负“文静,不要强,温柔”等传统性别角色期待的女生,在大学这样存在平等竞争的氛围中遇到比男生更多文化困扰,从而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

   男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说明大学生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越差(情绪反应性),在面对应激事件和挫折时越难以坚持自我观念(自我位置),与父母或者其他亲密依赖对象关系越过度卷入(与人融合),在面对亲密关系时越容易表现出不适(情绪阻断),他们在面对应激事件和挫折时就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犹豫不决等负性情绪和行为,从而使其心理健康状况下降。

   低自尊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因为低自尊学生习惯对自我的负性归因和评价,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更多自责,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和情绪困扰。自尊与自我分化水平正相关,自我位置和与人融合比较低的个体,缺乏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意识,在压力情境下难以坚持自己的观念和立场,常常为了取悦他人放弃自己的思维和意志。这样不能维护自己真实观念的个体可能难以维持比较高的自尊。情绪阻断和情绪反应性低对亲密关系的有更多的不适和恐惧感,在应对应激时更容易出现过度的负性情绪反应,可能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更多的负面评价,难以形成比较高的自尊。

   研究显示,低自尊的女生,自我位置与心理健康有关,高自尊女生没有关系。自尊作为一个因素管理自我位置对心理健康影响。女生越缺乏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和体验(低自尊),她们就越容易因不成熟的自我分化而体验更多的心理和情绪困扰。自尊比较高,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坚持自我观念和自我感的能力比较差(自我位置低),不容易出现心理困扰。自尊水平在自我位置和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保护作用。因为对于高自尊女生,即使她们对自我观念和自我感比较差的坚持能力会使她们在面对困扰时会体验到更多的犹豫和矛盾,遇到更多挫折和失败。但是由于她们有比较高的自我评价,使其在矛盾和面对挫折时国倾向于采取外部归因,而非自责和自我攻击的心理应对方式。所以不容易出现烦躁,压抑,消极等负面情绪反应和心理困扰。这些说明,针对自我分化程度比较低的女生的心理干预,帮助提高自尊水平可以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

   埃里克森认为,处在青春期后期的低年级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仍然是界定自我感,了解人生的发展方向和意义,在群体中确定自我的角色和地位,发展自我同一性,在良好的社会情感中发展人格的独立和完善。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