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

(2011-10-24 09:17:44)
标签:

少儿

中国

宋体

心理咨询师

过程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1024

   据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16.2万名小于18岁的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儿童因为父或母自杀死亡而成为丧亲者,考虑到其他更普遍的死亡原因(疾病,车祸,灾害)而发生的死亡事件,可以预测丧亲青少年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值得关注。

   丧亲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人生三大痛苦,少年丧亲,中年丧偶,晚年丧子),丧亲后个体通过哀伤过程获得内在心理重组和平衡,如果能够完成哀伤任务,个体就能够从哀伤走向复原,反之可发展成为复杂哀伤同时并发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从心理发展阶段看,青少年已经具备哀伤的能力,但是青少年的哀伤过程与成人不同,目前很少研究这些差异,常常简单套用成人哀伤模式处理青少年哀伤现象。研究通过建构主义和诠释现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丧亲以后的哀伤过程,提炼出适用于青少年哀伤咨询和治疗的重要理念。

   结果显示,丧亲青少年哀伤过程的4个共同主题:面对生活的巨变,体验丧亲的痛苦失落,在哀伤中继续生活,重新诠释死亡。共同主题还有4个次级主题:强烈的反应,否认与逃避,生活秩序的骤变,卷入家庭系统的重组;承受告别的痛苦,未完成事件的遗憾,强烈的思念与呼呼,承受死亡的真实;独自哀伤的需要,对哀伤的反思,寻找应对方式,哀伤的反复;将死亡合理化,与逝者建立联结,建立死亡的意义,哀伤的超越与转化。

   面对生活的巨变,丧亲青少年普遍重新情绪,感觉,生理,行为,认知上强烈反应。在体验丧亲的痛苦失落阶段,强烈反应过去后,青少年逐渐意识到死亡发生的现实。在哀伤中继续生活,青少年有独自哀伤的需要。重新诠释死亡,丧亲青少年会采取合理化防御机制解释父母死亡。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研究中采取定性研究方法更加能够驾起实践与研究联系,是理论思考,也是操作方法。经历4个阶段的哀伤过程,这些青少年适应良好。不能经历某阶段的丧亲青少年心理发展受阻,一些青少年丧亲开始没有明显哀伤反应,按照病理性哀伤的诊断标准,属于非正常的哀伤反应和过程,通常是隐藏和延迟表达哀伤,其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一定问题。青少年如果完整经历4个哀伤过程,证明青少年已经从哀伤状态复原,反之亦然。哀伤过程有利于丧亲个体的复原。

   研究发现,青少年很少向家人寻求支持,特别是继存父母的支持,大部分不原意或者不能够与家人分享丧亲痛苦。一是因为青少年追求独立性的心理需要,二是与中国家庭的文化价值观有关,许多中国家庭中,死亡是经常回避的话题,亲人去世以后,有关去世父母的信息和话题是被禁止的。丧亲后复原并不仅是个人哀伤的问题,还受到家庭哀伤过程的影响,因此这样的文化因素会阻碍青少年从哀伤中复原。

   青少年哀伤过程符合其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如否认和逃避的防御机制,隐藏哀伤的现象,独自哀伤的需要,他们会隐藏内在的痛苦感受,来证明独立和足够的能力,通过拒绝他人支持来证明自控力,或者为了避免被视为不正常及异类而选择独自悲伤,同时还可能在家庭哀伤模式的影响下,青少年哀伤的权利被剥夺。青少年的哀伤常常被忽视或者误解,这些特点不利丧亲青少年完成哀伤任务,可能造成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青少年独特的哀伤表达方式是进行哀伤咨询与治疗的考虑前提。

   根据青少年哀伤过程主题,提炼出针对青少年哀伤咨询与治疗的理念:一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帮助丧亲青少年接受自己有表达伤痛的需要,帮助他们经历哀伤过程的4阶段;二是心理咨询师需要聆听和陪伴丧亲青少年,为其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促进其哀伤的表达;三是丧亲青少年长期使用否认和逃避的方式,需要评估是否发展成为复杂哀伤;四是在哀伤咨询时,帮助青少年了解其哀伤过程,复原的力量才能自内心被引导出来;五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对可能引发哀伤的时间,情境保持敏感性,并且在特殊时期给予关怀;六是通过促进家庭哀伤任务的完成,可以帮助青少年完成哀伤任务。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