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糖

(2011-10-04 09:01:31)
标签:

江西省

宋体

宝塔糖

糖票

红糖

美食

分类: 个人新闻、我的照片

说糖

吴剑

2011104

   前些时间中秋节,一直想写与糖的甜蜜文章。

   现在的人生活很幸福,已经幸福到没有感觉了(甜蜜罐里成长的孩子就这样)说糖。现在人吃菜也是这样,总是太甜蜜就产生腻味,人如果吃辣以后,口味就越来越重,甜就不习惯了(江苏省,福建省的人还是喜欢甜)。但是,在过去糖是还宝贵的。

   小时候糖是奢侈品,许多人家里没有糖,老人祝寿,产妇生子,节日礼物,糖是不可缺少的(80年代左右,家乡就是这样,送年礼就是红糖1斤、肉2斤、鱼2条、酒2瓶)。小时候,能够喝上糖水是一种幸福,我记得,小时候我与外婆去一个亲戚家(是我外婆姐姐的女儿家),他们家泡了一小碗糖水给我喝,我当时不喝,结果我外婆喝了,等我想起来,就向外婆要糖水喝,亲戚忙再泡一碗,我非得要外婆肚子里的“糖茶”喝。这个故事,许多年以后,我外婆都这样说我。

   那时的糖没有现在质量佳,口味好,品种多,能够有糖就不错了。有红糖,白糖。红糖也有红沙糖,牛屎糖(是从古巴进口的糖,没有什么加工,比较黑)。白糖有白沙糖(有粗的,细的),棉白糖,白糖当然是好东西了。买糖也是需要糖票的,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国家有糖烟酒公司专门供应,这是一个好单位,我的同学徐亚华就曾经在糖烟酒公司工作。农村可以熬糖稀,做冻米糖,花生糖用。另外,小商小贩自己做的砸糖(大约是这样发音),我喜欢薄荷糖。糖果很少的(小孩子有糖是幸福的,有的人喜欢收藏糖纸),上海的大白兔糖大家都喜欢,我母亲喜欢牛扎糖。

   我母亲在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既是手术室麻醉师,也是手术室护士。同时还需要兼管一些计划生育工作,就是生孩子,计划生育手术以后,按照国家政府规定,给患者4两糖票,算是待遇。正常情况,糖票稍微多几张,就成为重要的票据,亲戚,朋友可以享用。

   我过去是喜欢吃糖的,不过我的牙齿非常好,现在也从来没有痛过。小学2年级,我得了肾炎,不得不休学,吃药(主要是激素),打针(主要是葡萄糖,自己推),大约3个月就好了。特别的是,盐受得严格控制,每天只能吃一小调羹酱油,吃什么都是放糖,包括稀饭。开始觉得好吃,吃多了,与苦药差不多。自此以后,我就不喜欢吃糖了,吃菜口味也是比较重。记得,小时候吃宝塔糖打蛔虫(小时候,也许是卫生条件有限,还是有蛔虫的),宝塔糖是甜的,我很不喜欢,不得不吃伴豆腐,才能吞下药物,父母都笑我。

   上大学以后,我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主要工作是负责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发助学金,另外就是年底给同学发各种票证,有糖票,麻油票,布票等,我也是带回去,或者与同学进行交换,非常热闹,现在的人是不能体验的。

   工作以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物质产品大大丰富起来,我们告别了物资短缺的时代,糖成为日常生活品。糖就在烧菜时使用,偶然得了感冒喝一点点红糖生姜茶而已。江苏菜比较甜,喜欢糖醋,我烧菜,特别是红烧肉,红烧鱼都是需要放一点点糖,当然红糖比较好。在江西省生活18年,辣椒也是比较习惯,烧菜放一点点辣椒,味道就很特别,许多朋友喜欢吃。我的江西省的同事林晓梅,是过去与我搭档的护士长,九江市武宁县人,喜欢辣椒,喜欢做菜,她笑着说,他们家一年四季从来没有糖,这些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