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父亲需要强化约束性教育

(2011-05-17 11:09:02)
标签:

中国

约束性

宋体

延迟满足

惩罚

教育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中国父亲需要强化约束性教育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517

   人的教育就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什么是规矩,就是约束性教育中国父亲需要强化约束性教育

   记得很小的时候,外祖父批评其他人家的小孩子,都是说:没有规矩。就是父母没有进行约束性教育。人出生以后,只是人具有了生物学属性,其社会学属性是后天完成的,就是人的社会化。如果缺少了约束性教育,人就不能是人,而是一个动物而已。印度狼孩就是这样的极端表现。如果一个人的约束性教育少,那其社会性表现不足,动物性表现很多,那就是没有规矩的孩子,没有规矩的教育。

   我们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孩子的约束性教育下降。一是独生子女。父母容易产生对孩子的溺爱,放纵,过宠,不敢打骂,不给约束,不教规矩。结果孩子没有规矩,不知深浅,非常放肆。小时候在家无所谓,父母可以忍受,到社会上,麻烦就来了。就是父母不教育,社会就教育,甚至是惩罚;二是父教缺少。中国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严父慈母也是科学的教育分工。父亲的主要任务是行使约束性教育,但是,许多父亲本身男人阳刚不足,不少父亲为了家庭经济,外出打工,做生意,教育孩子的任务落在母亲身上,也造成了约束性教育不足;三是缺少惩罚。我们的教育日益走向误区,过分强调关爱,人性化,忽视了惩罚,强制性作用。我们人类训练猴子都知道,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只有胡萝卜的教育,孩子就缺少约束性。适当的惩罚性教育非常重要,关键是怎么样做。如孩子接触危险物品时,就应该惩罚,包括体罚,原则是打痛不打伤,否则孩子生命安全不能保证,没有惩罚,孩子就没有记性。如果孩子出现不道德行为,那就需要严肃批评,当然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倡导做。这样孩子,就慢慢有了规矩。

   一个人从动物性到社会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性的核心是约束性,没有这样的约束性,人是不能很好生存的,因为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没有这样的关系,就是寸步难行。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全部满足。但是,这样的利益不能建立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如果这样,最后自己的利益都不能保证。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得到这样的结论,就是我们的道德文化。只有照顾到别人的利益时,自己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这些人就是那些被称为会做人的人,他们往往是成功的。一个人总是自我中心,总想得到,结果就是一无所获。立即,马上,就需要满足,那不现实,也不可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是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聪明的人知道,如果现在付出了,以后是会得到的。道德水平高的人,学习了延迟满足。延长的时间越长,满足就越大。这些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动物只能看到眼前具体现实利益,人类能够看到长远根本利益,就向原始社会只能采集果实,现代社会可以种庄稼,因为看到现在的劳动,未来的收获。那就需要现在约束自己的欲望,为了未来的满足。

   一个人的约束性包括外在,内在的。外在约束性就是法律,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缺少了约束性,虽然在儿童期能够不错生活,但是进入社会就困难了。社会不能接受这样没有规矩的人,他做人就一定失败,如果侵犯别人利益,那年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就是父母不惩罚孩子,社会就会惩罚孩子,后悔晚了。内在约束性教育,就是通过家庭道德教育,使孩子学习延迟满足,照顾他人,不去侵犯,乃至坏观念不产生,如果产生坏观念就出现道德痛苦。这样的社会人会受到社会欢迎,在未来社会适应更好。

   年轻的父亲们,还是举起你那鸡毛掸子,打打孩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