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健康快乐最重要

(2010-11-01 10:04:26)
标签:

育儿

吴剑

闽北

80后

琪琪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孩子的健康快乐最重要

——“80后”父母生儿育女面面观

(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的分析)

http://www.greatwuyi.com 来源: 发布时间: 2010-10-29 07:13
http://www.greatwuyi.com/images/2010-10/29/1029mb60B.JPG
    编者按:近日,一篇名为《“80后”成孩奴啦!》的帖子在闽北互动论坛上引发热议,使得“孩奴”继“卡奴”、“车奴”
、“房奴”之后成为“80后”的又一重身份,引发了众多“80后”夫妇的忧虑。

    “孩奴”,是一个新名词,形容父母一生为子女打拼,却失去了自我。当上了“孩奴”,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更不敢轻易换工作。“奶粉要原装进口的”、“衣服要国外品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上就上公立幼儿园”、“让孩子上早教班”……孩子成为许多“80后”父母唯一的生活重心,碰上孩子的事情,一切理智都“崩盘”了!

    年轻妈妈不计成本“疯买”童装

    李女士在延城某幼儿园担任幼教,与所有女性一样,她喜欢购物,喜欢买衣服和追逐时尚。但是,自从生下女儿后,她的兴趣却渐渐转移到购买童装上来。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逛街看到漂亮童装,她都会按捺不住,只要是自己满意的,就不假思索买下来。对此,李女士的丈夫颇有微词,发誓再也不陪她逛街了。即使丈夫抗议,李女士仍没法抗拒童装诱惑,只要想到女儿穿上新衣的可爱样子,她的脑门就会产生一股莫名的冲动。

    李女士有网购习惯,每次上网都不知不觉买下不少童装。这件看着漂亮,那件女儿穿也不错,几乎所有的童装李女士都想买下。对此李女士的婆婆都有“意见”了,她说,“对孩子好没错,但也不能这么疯买啊,多浪费啊!”

    李女士说,因为衣服买得太多,女儿又长得快,至今家里还有许多童装没撕商标。

    3岁儿子成了家庭的中坚消费

    市民魏先生的儿子今年3周岁,如果用一句话概述儿子给魏家带来的变化,那便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魏先生是一名公务员,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他的爱人是胜利小学的一名老师,加上妻子的收入,夫妻俩一个月可以为家里增添将近5000元钱,这个收入水平在南平算是不错了。当记者问及家庭开销时,魏先生却大吐苦水:“还好我比较早买了房子,不然现在就更吃紧了。我们夫妻俩每个月还贷1000多元,扣除1000多元的生活费,剩下的全花在孩子身上了。”

    魏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500元的营养费是不能少的,购买衣服、玩具、书籍等的花费在600元左右,每天爷爷带着孩子出去玩,坐下摇摇车,吃吃点心,一个月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就要2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孩子将来上学的费用。

    “有了孩子以后,我和老婆都成了‘月光族’,我老婆很爱美,可是这几年却没买过几件新衣服。”魏先生略显无奈地说。

    女儿8年开销接近15万元

    市民温女士的女儿名叫琪琪,今年8岁了。温女士说以前觉得养孩子就是要给她吃好穿好,没想到在教育方面,对孩子的投入却需要更多。

    “学费就是个无底洞。”温女士说,女儿从小就上亲子班,上了幼儿园后,又得带她上各种启蒙兴趣班,书法、舞蹈、电子琴、英语……这些琪琪都学了个遍,可如今,坚持下来的只有钢琴。

    温女士告诉记者,不说别的,单单学钢琴,一个月就得交600元钱的练琴费,在加上一周4节钢琴课(一节课45分钟,每节课70元),琪琪学钢琴上的开支就接近700元。

    “8年下来,单琪琪一个人的开销就达到了15万元!”温女士说。

    生儿育女不打无准备的“仗”

    生儿育女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对已经进入婚育年龄的80后来说,它或多或少蒙上了“孩奴”的阴影,部分新婚夫妇甚至为了“生还是不生”争论起来。记者对部分“80后”未婚者调查后发现,虽然20%的人回答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有近40%的人认为,养孩子一定要有经济基础,不能让孩子受罪。

    快到而立之年的吴小姐,结婚已经两年,每当亲友催问是否打算生孩子,她的回答总是:“还没到时候。”虽然快过了生孩子的黄金期,但是在吴小姐看来,想要孩子总得先算账,奶粉、保姆、幼儿园等一系列费用,从头到尾都得考虑清楚。

    “我和丈夫目前月收入还不到5000元,除去房贷和一些日常花销,几乎所剩无几,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再等上三五年吧。”吴小姐细算着。

    其实这不是吴小姐一个人的顾虑,记者发现大多年轻夫妇都希望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已是“房奴”的他们,不想因为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再成为“孩奴”。更有网友指出,自己是“穷二代”,不想再生出一个“穷三代”,婚前要准备,生孩子更是要准备。

    “80后”父母养儿育女非理性消费多

    盛大满月酒、过豪华生日,择校、请家教,上高价幼儿园和各种特长班,购买名牌服装……这些是当下“80后”父母养儿育女的基本要求。

    对于“80后”父母成为“孩奴”一族,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们过度追求物质效应的结果,是被夸张的“孩奴恐惧症”。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全身上下都是名牌,不少人表示,这是物质压力下家长的“奴性”,是对高消费行为的普遍夸大。

    不少专家表示,育儿成本的增加,是跟这些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非理性消费观有关系的,这些都是导致抚育孩子的成本大幅上升的原因。”

    孩子健康快乐最重要

    对于当下流行的“孩奴”一词,国家心理咨询培训师、副主任医师、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做了解释,他认为,所谓“孩奴”是指孩子在精神上奴役父母,当然这不是孩子故意奴役父母,而是父母有一种被奴役的主观体验。

    吴剑说,产生孩奴心理体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跟中国重视家庭、关心子女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计划生育的大政策下,许多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很高,他们在经济、感情、精力上的投入越多,对孩子的要求也就越高,他们的成功标准就是孩子成功,为了实现这样的标准,这些父母拼命的投入,甚至入不敷出,最终成为“孩奴”。

    如何应对孩奴心理?吴剑给出四点建议:首先要均衡成长。有了孩子以后,家庭中需要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而应该是整个家庭共同的、和谐的发展,作为父母,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其次要抛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以考证为例,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拿到的证书越多越好,会的特长越多越棒,因此从小给孩子报英语特长班、舞蹈班、钢琴班,结果孩子不感兴趣,东西没学进,费用去了不少,搞得大人和孩子都不开心。

    三是要量入为出。吴剑说,其实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并非在子女身上所花的费用越高,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越有利,其实,许多花费其实可有可无、可高可低。

    四是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孩子的特性、兴趣,进行培养。

    吴剑最后强调,对孩子的关注应该适当,对孩子过度关注会让父母成为“孩奴”,相反,对孩子过度忽视,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适当关注。

    “对于家长来说,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吴剑表示。   

 

作者:张冬梅 苏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