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成年犯的攻击性

(2010-01-19 16:45:23)
标签:

未成年犯

攻击性

自我控制能力

维度

社交焦虑症

教育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未成年犯的攻击性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119

   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研究显示,青少年攻击性具有内隐特征。

   调查劳教所45人,男性,平均年龄17岁,抢劫犯56%,故意伤害11%,强奸9%,故意杀人7%,伤害抢劫4%,盗窃4%,杀人抢劫4%,强奸抢劫2%,抢劫敲诈2%

   内隐攻击性测量,类别维度5个自我/非我词组:“我、自己、本人、俺、我们”,“他们、他、外人、他人、别人”。属性维度攻击性/非攻击性词组:“侵犯、攻击、搏斗、战争、报仇”,“和平、温顺、合作、信任、仁爱”。攻击问卷aq:身体攻击、口头攻击、愤怒、敌对。社交焦虑症量表lsa;自我控制量表scs。多维度人际反应问卷iri

   研究结果,高愤怒特质个体在愤怒情绪被激起后,有着更为适应不良的语言和身体对抗,缺少建设性行为的应对倾向。研究显示,未成年犯的愤怒高于平常人。未成年犯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于普通学生,提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训练提升,可能减少暴力案件的发生。研究显示,外显攻击性与社会焦虑呈现正相关,与自我控制、观点采择,移情呈现负相关。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